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本清容> 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扶摇直上,平步青云(3 / 3)

眼下南疆的阿依慕公主已经到了京城,接下来就是觐见和册封的事了。怕再出什么乱子,主要是怕西凉再横插一脚,朝臣们建议在明日望朝上进行相关典礼,越快越好。

司天监公凌柳已经测算出明日是个大好吉日,宜订盟,宜嫁娶,宜合帐。郑清容趁机看了一眼公凌柳,一双异瞳将他衬出几分世外之人的姿态,站在朝中就好像自动跟旁边的人区别开来,几分淡泊,几分宁静。这么久了,也不知道师傅现在还在不在他那里。看来有时间还得上门一趟。

商议完毕阿依慕公主的事,姜立又问起泥俑藏尸案的事。虽然案子已经做了定夺,但当事人在这里,他还是得过问一句。先前案子都是从旁人的口述中听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现在他要听郑清容自己说。

郑清容将权倩等受害人的苦和于东等人的恶一一说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强调:“陛下,岭南道潘州茂名县发生拐带良女杀人藏尸这种恶性事件,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当地穷困落后,上层官员无所作为,底下民众不知律法,如此一来就滋生许多问题,歹人抱团欺官,民众求助无门,一桩案子更是十九年后才爆出,若是再不及时处理管制,只怕今后会有更多的十九年,二十九年乃至三十九年,微臣以为,要解决现状还得从根本上,也就是经济和普法入手,若是当地经济得以发展,民众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安居乐业,加以律法普及,自然不会知法犯法,再生罪事。”

说着,她从怀里拿出一沓奏本:“这是微臣在路上写好的一些措施和方法,是关于岭南道官员任用、民生保障以及律法落实的相关事宜,还请陛下过目。”

一旁的翁自山和燕长风看见她拿出来的奏本,不禁佩服。难怪护送南疆公主入京这段时间,每天晚上在旁人都入睡后,他们还能看到她在挑灯提笔写,原来是写这个。

他们以为她办了案子就算完了,毕竟案也结了,人也斩了,没想到她还以小见大,给出了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

了不得啊这郑大人。

孟平上前接了,确认没问题后才递给姜立。姜立起初本来像以往一样一目十行地看,但是越看越觉得里面写的内容很完善很详细,大到如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小到推行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解决,一条条,一列列,全面又详尽,难怪厚厚一沓。看了一遍,姜立觉得不过瘾,又拿着看了两三遍,最后拊掌笑道:“我东瞿能有郑卿,是我东瞿之幸。”

群臣哗然。

这评价,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那上面究竟写了什么?居然这么得圣心,又是郑卿,又是东瞿之幸的。姜立也不卖关子,让翰林学士沈松溪照着奏本念了一遍。殿里的朝臣听了只觉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但不是徒有空架子的大工程,若是做好了,那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跟沈翰林先前主张的变法一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比之更精细和优化。要知道岭南道那边偏僻又穷困,多作为流放之地,要是能就此改变,无异于开疆拓土。

难怪陛下夸出了东瞿之幸的言论。

姜立指了指侯微:“侯尚书,你是吏部长官,郑卿在奏本里面所写的官员选拔任用,就交给你来办了,不用着急,主要是找到可用的人才,可先行小范围试用,既然案子发生在茂名县,就以茂名县为例,若效果不错,再全面推行岭南。”

这是不用商议,直接拍板的意思。

侯微出列应是。

郑清容心里嚅了一声。

没想到啊,原来侯微先生当了吏部尚书,正三品,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1]

作为六部之首,距离宰相也只有一步之遥了。“郑卿查破悬案在前,救护南疆使团在后,现在又给出岭南道革新的方法,先前你们说他一无功绩,二无才能,当不得刑部司员外郎之职,现在可还如此认为?“姜立出声问。

朝臣哑囗。

他们能说不吗?明显不能呀,陛下都细数了郑清容这些天的功绩,现在分明就是要论功行赏的意思。

他们就算想阻止,也改变不了郑清容干了这些大事的事实。早在郑清容查明案子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他们就知道郑清容升官是必然了。

势如破竹,挡都挡不得。

原本还想着她要是不能把南疆公主好好带回来,就趁机参她,阻了她的升官路。

结果人家把南疆公主全须全尾的带到了京城,没出一点儿祸事。真不知道是上天眷顾,还是她运气好。

刑部侍郎卢凝阳率先出列:“陛下,郑主事当得刑部司员外郎一职。”他当初就极力主张这件事,是这些老东西拦着他,还找了一大堆借口,更是逼得人家小郑和太常卿打赌。

现在郑清容做出了功绩,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各部的郎中和员外郎由各部尚书或侍郎提名,他身为刑部侍郎,自然得带头表示。

那可是他们刑部的人,升官他们刑部自然脸上有光。“陛下圣明,郑大人当得刑部司员外郎一职。“杜近斋也紧随其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翰林学士沈松溪难得开口:“臣也认为郑大人当得刑部司员外郎一职。”虽然他和郑清容不熟,但好歹也读了她写的两篇奏疏,字里行间全是为民请命为民造福,字字珠玑。

这样的人,若是不加以重用就埋没了。

郑清容还是头一次听到他替自己说话,不由得多看了一眼。面容姣好,是个俊美的年轻人,方才读她的奏本时声音也好听,犹如流水潺潺,松下听风。

这样的人,怎么会跟陆明阜有矛盾呢?

陆明阜怎么会因为他前后两次被贬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