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拐带良女的事,县令着重说了好几遍,每每问起诱拐并杀害良女要如何判决的时候,乡民们都能说出她当日在县衙对于东等人的判处。整个普法讲下来,确实很有意思,也很通俗易懂。县令讲完,乡亲们仍然不愿意离开,都还意犹未尽。郑清容问旁边的乡民:“县令每天都会给大家普法吗?”“小哥是外乡人吧,我们这位新来的县令大人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来给大家伙普法。“妇人满脸都是笑意,“这位县令可比之前那位好太多了,一来就实行了好多新政策,说是之前来我们县里查案的那位京官提出的,洋洋洒洒的好多,我是记不太清了,但是不得不说,自从新县令来了,按着那些政策做事,我们田里的庄稼长起来了,畜养的家禽也肥起来了,大家都很开心,非常感激那位京官,要不是他,我们哪里能过上这种日子。”
郑清容笑了笑。
目前看来她的变革方向没错,日后还是可以全面推行的。县令看到了她,上前给她见礼:“茂名县县令顾淮玄见过郑大人。”“你认得我?“郑清容好奇。
她今日并未穿官服,而是一身常服就出来了,而且她也没什么官架子,走在人群里几乎看不出是个当官的。
他又是如何认出她是大人的?而且还能准确叫出她的姓氏。顾淮玄道:“大人先前在县衙断案的时候,下官有幸在场,大人断案如神,风采卓然,下官永生难忘,如今能站在这里,也要多谢大人提出的变革之法。”
听到他这样说,在场的人这才反应过来郑清容是谁,纷纷挤着上前来。“郑大人?是之前那位京官大人吗?”
“大人又来我们茂名县了?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大家伙也好去迎接大人!”
“大人不是出使中匀了吗?这是回来了?”先前和她搭话的那个妇人一拍脑袋:“我就说大人怎么有几分眼熟,瞧我这脑子,都没转过弯来,大人恕罪。”
郑清容示意妇人不必自责,又对顾淮玄和所有人道:“我此番从中匀回来,路过岭南道,顺路过来看看,顾县令做得非常不错,我会上奏朝廷,辅以嘉奖!”
百姓们欢呼不已,又一叠声感谢她提出的变革政策,还邀请她去自家吃饭。郑清容表示还要忙着赶回京城,委婉地谢绝了,知道她还要回去复命,顾淮玄也不多留她,茂名县的百姓们都自发送她。等出了茂名县,郑清容又在岭南道和江南西道的交界处见到了熟人一一权伊权倩姐妹。
经过这些日子的调养,权倩的腿已经能下地行走了,身子也养得差不多了,没有之前那般形容枯槁,她还是昔日那个权家三小姐。两姐妹重新把盐生意做了起来,之前那些被迫关掉的铺子也在相继恢复,此刻见到郑清容,二人很是高兴。
郑清容和她们姐妹聊了一会儿,得知姐妹二人想要专门开一个给平头百姓家的女孩子读书的学堂,这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之前在处理崔腾等人的时候,房灵笙就说过学堂不让女子进学,她当时就留了个心眼。
事后她虽然没有在朝堂上提,但也有了开办女子学堂的心思。在朝堂上提是不会得到支持的,上次她提出让屠昭去大理寺任职仵作都被极力反对,更别说现在还要让女子读书了。在那些人眼里,自古就只能男子读书,男子科举,男子入仕,女子要是能读书,可不就是抢了他们的饭碗?撼摇了他们的地位?大户人家的女子他们管不着,人家有钱还有权,读几本书识几个字那是家族需要,但是这些平民百姓要想读书,他们是不会同意的。既然权倩和权伊想开办,郑清容打算先从她们这里开始。凡事总要有个开头的,有了一,二才不会那么艰难,就像中匀之前出了一个女帝,这次贺竞人上位不就没那么多反对的了?“可以先试着开办,后续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郑清容道。她虽然没什么大权,但到底是个官,有些事她们不好做,她这边说不定能帮得上忙。
辞别了权伊权倩两姐妹,郑清容再次踏上归程。去中匀花了十二天,又在中匀待了快半个月,返程的时候没有像去的时候那样赶,按照正常速度走。
等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仇善的眼睛还没好,在中匀的时候大夫看过了,说是不知道什么引起的,查不出原因,自然也治不了。
基于此,到了京城的第一件事,郑清容便让符彦带着仇善去找慎舒,她则进宫去复命。
祁未极已经在宫门口等着了,看到队伍到了,引着为首的郑清容几人进去。和燕长风、平南琴来到紫辰殿,三个人都对此次中匀的事都做了相应回复。郑清容顺带把安平公主和含章郡主的事说了,虽然是做戏,但涉及到几个国家,该说还得说,只是她不会说暗地里真正的事,只捡着明面上表现出来的说杜近斋再三看了她好几眼,确认她没受伤,心下这才松了一口气。中匀突然出了那种事,她夹在其中实在危险,虽然不久前就已经得到她没事,正在赶往京城的消息了,但到底是听到的消息,还是要自己亲眼所见才算好因为贺竞人的请封国书已经先一步到了京城,所以现在朝中官员看着郑清容的眼神都很是复杂。
此次中匀政权变更突然,本来这种各国内部的事他们东瞿是不好参与的,但是处在那个时间段上,不想参与也没办法,本身送画就已经入了局,避也避不开。
好在最后皇女成功了,要不然他们东瞿还得被皇太子记恨上。但是这郑清容真的让他们又一次大开眼界,每次只要有她出现的地方,必然没什么好事。
这次更甚,国乱都起了,中匀的新任君主还特意给她写了请封国书递到了东瞿。
真不知道下次她还会搞出什么事来。
姜立一一听了三人的复命,各自象征性地表彰了几句,随后又把贺竞人的请封国书说了,问郑清容:“郑卿此次助中匀君主平乱有功,中匀君主递了国书希望朕好生嘉奖郑卿,既然要嘉奖,不如就晋升为侍郎好了。”这一次倒是没有官员反对,因为反对也没用。国书请封,谁能反对?谁又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