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老四,带咱一起修仙!> 第143章 天牢秘会,帝王心术论成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天牢秘会,帝王心术论成败(1 / 2)

晚上,万国来朝的盛会,仍在如火如荼进行。

白日里的神迹早已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让整个大明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自豪与崇拜之中。然而,就在这万众欢腾的时刻,大明皇帝朱棣,却带着几位特殊的客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视察”。顺天府,天牢。

阴森潮湿的甬道里,火把的光影摇曳,将人的影子拉得扭曲而诡异。

空气中,混杂着霉味与若有若无的血腥气,令人作呕。

跟在朱棣身后的,是几位从封地千里迢迢赶来“朝圣”的藩王。

以湘王朱柏为首,他们一个个身穿华贵的王袍,此刻却小心翼翼,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的目的地,是天牢的最深处。

那里,关押着一位曾经与他们身份相当,甚至威名更盛的存在一一宁王,朱权。

穿过一道道沉重的铁门,眼前的景象却让湘王等人微微一愣。

最深处的这间牢房,虽然依旧简陋,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地面铺着干燥的茅草,角落的木桌上,甚至还燃着一缕安神的檀香。

这哪里像是对待一个谋逆的藩王,倒像是在供养一位退隐的贵人。

湘王等人心中一凛。

他们明白,这是四哥朱棣,特意交代的。

即便沦为阶下囚,宁王,终究是他曾经并肩作战、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帝王之威,帝王之情,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看着牢中盘膝而坐的那道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曾经的宁王,手握重兵,威震边疆,何等风光。

如今,却只能在这方寸之地,了此残生。

湘王等人,更加坚定了心中的那个念头。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讨好那位神仙四侄儿!

因为他们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神明已经降临的时代,任何的权势与阴谋,都已是过眼云烟。唯有仙缘,才是真正的永恒!

“四哥。”

牢房内,宁王朱权缓缓睁开眼。

他看到朱棣,脸上没有丝毫的怨恨与不甘,反而平静地起身,对着牢门外的皇帝,深深行了一个大礼。朱棣挥手,示意狱卒打开牢门。

他独自走了进去,湘王等人则识趣地停在门外,侧耳倾听。

一场决定宁王未来命运的“坦白局”,就此开始。

“十七弟,别来无恙。”朱棣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托四哥的福,还活着。”宁王自嘲一笑。

随即,他仿佛卸下了所有包袱,主动,向朱棣,坦白了一切。

从他儿子搭桥让建文帝朱允效,如何像一条丧家之犬般找到他,如何巧舌如簧,许诺他无数好处,助他东山再起。

再到,他,是如何假意迎合,实则,是想将朱允坟这个“前朝余孽”,当做一个奇货可居的筹码,死死控制在自己的领地。

他原本的计划,是等风头过去,等那位神仙四侄儿的名头,更加响彻云霄之时,再将朱允坟打包,当成一份惊天大礼,献到朱高煌的面前。

以此,来换取那梦寐以求的,一丝仙缘!

“可我,终究是,低估了人心的险恶。”

宁王苦笑道,眼中闪过一丝后怕。

“我没想到,他,竟能反过来,利用我的贪念,布下传国玉玺与边军异动的连环毒计!”

“若非……若非我最后,在仙人侄儿那煌煌神威之下,福至心灵,克服了那份不该有的贪婪……”“恐怕,如今我宁王一脉,早已万劫不复,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

听着自己弟弟这番“迟来的真相”,门外的湘王等人,一个个心惊肉跳,后背发凉。

他们没想到,这其中,竟还有如此惊心动魄的内情。

然而,牢房内的朱棣,只是静静地听着。

脸上,没有丝毫的意外。

直到宁王说完,他才缓缓点了点头。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

一句平淡的话,却如同一道炸雷,在宁王和门外众人的耳边响起。

都知道?

宁王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深不可测的弧度。

他那遍布天下的锦衣卫,又岂是吃素的?

宁王与朱允坟的那些小动作,他其实,早就一清二楚。

他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之所以放任朱允效这条疯狗上蹿下跳。

为的,就是给自己的那三个,精力旺盛、心思各异的儿子,找一个共同的“目标”!

一个能让他们暂时放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的靶子!

他要看,老大朱高炽,如何用他所谓的“仁德”,来处理这等棘手之事。

他要看,老二朱高煦,会不会被这“天大的功劳”冲昏头脑,做出蠢事。

他更要看,老三朱高燧,又会如何利用这张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这,就是帝王心术!

用一个看似巨大的威胁,来磨砺自己的继承者们!

让他们有事可做,有功可争,在相互的竞争与合作之中,真正地成长起来!

而不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毫无意义的,内耗之上!

“你,做得很好。”

朱棣看着宁王,第一次,说出了一句,赞赏的话。

“十七弟,你这次,虽然行差踏错,但终究是,在最后关头,守住了底线,没有让朕失望。”宁王一愣,还没反应过来。

朱棣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让宁王,和身后所有藩王,都目瞪口呆的决定。

“此次,万国来朝,倭国与佛郎机人,公然挑衅天威。”

“朕的两个儿子,高煦与高燧,将率军出征,为我大明,扬威海外。”

“朕的皇太孙,朱瞻基,也会随军历练。”

朱棣的目光,落在宁王身上。

“他还小,需要人带。”

“你,便以「戴罪立功’之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