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24章 朱雄英:我爹洪武二十五年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朱雄英:我爹洪武二十五年薨?(3 / 4)

瞪了朱棣一眼:“你小子瞎猜什么!我入军,还不是陛下逼的?”朱棣见马天否认,也不戳破,只是仰头哈哈大笑。

两人又策马行了一段路,前方隐约能看到皇宫的角楼。

马天斟酌片刻,还是决定试探一番:“如今朱英想起的旧事越来越多,已经能证明他是皇长孙,连陛下都默认了,你还是不会认?”

朱棣脸上的笑意瞬间敛去,眼神锐利:“为了大明的未来,这个皇长孙,我必不能认。”

短短一句话,没有半分犹豫。

马天见他态度如此强硬,故作凶态:“你这小子,难道不怕我揍你?”

朱棣大笑,笑声里带着几分豪壮:“舅舅若真要揍我,我自然受着。可若是将来有一天,咱们真在战场上见了面,舅舅可千万别手下留情啊!”

马天听着这话,眉头微皱。

心里默默暗道:可别被你这小子一语成谶,真到了战场相见的那一天,可就真的回不了头了。坤宁宫。

马皇后倚在软榻上,朱元璋小心翼翼地为她续上一盏热茶。

殿外传来脚步声,朱英捧着个竹编的小篮走进来:“娘娘,臣给你带了些东西。”

马皇后抬眼望去,竹篮里整齐码着几株带着根须的草药,还沾着点湿润的泥土,显然是刚从土里拔出来不久。

“这是刚从土里拔出来的?”马皇后含笑问。

“娘娘好眼力。”朱英点头,“这是臣在济安堂后园亲手种的,前几日瞧着长势正好,今早允通听说要来看你,天不亮就爬起来去拔,还特意用清水洗了好几遍,怕污了你的眼。”

马皇后听得笑出声:“这孩子,倒有心了。以前在宫里,连花匠浇花他都嫌脏,如今竟肯亲手拔草了。这份礼我喜欢,比那些金玉玩意儿贴心多了。”

一旁的朱元璋凑了过来,伸手接过篮子:“允通到了济安堂这些日子,可还习惯?”

“吃住倒没什么不习惯,就是作息上不太习惯。”朱英顿了顿,解释道,“臣让他每日卯时起身练武,练完再读一个时辰的《资治通鉴》。头几日他还赖床,说“哥哥比先生还凶’,这几日倒也慢慢熬过来了。”

“好!好!”朱元璋眼底满是欣慰,“你做得对!允通这孩子聪明,就是心思散,跟着你这个哥哥,咱放心!”

马皇后微微皱眉:“既然来了宫里,怎么不把他一起带来?”

“娘娘别急。”朱英笑着解释,“今早臣出门的时候,他正扎着马步呢,说要把一整套拳练得熟练了,再来宫里打给你看。”

马皇后听得眉眼弯弯,语气里满是欣慰:“这孩子,总算有些改变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摆手道:“男孩子就得这么管!等他练好了拳,咱亲自去济安堂瞧他练,要是练得好,咱赏他一把好刀!”

三人又闲聊了片刻,马皇后问起朱英最近朝堂上的事,朱英只捡着轻松的说了些郭桓案的后续,没提那些勾心斗角的纷争。

聊着聊着,马皇后便有些疲惫。

一旁的宫女连忙上前,轻声问道:“娘娘,要不要回后殿歇歇?”

马皇后点了点头,由宫女搀扶着起身,对朱元璋和朱英温和地笑道:“老了,坐一会儿就乏了。你们爷孙俩接着聊,不用管我,我去后殿躺会儿。”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朱英和朱元璋两人。

朱元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落在朱英身上:“郭桓案,你是碰到麻烦了吧?”

朱英脸上没了方才聊起允通时的轻松,摊了摊手:“陛下慧眼。确实有些阻力,主要是朝中文官,还有些勋贵子弟,私下里传我搞“瓜蔓抄’,连御史台都有人递折子,说我“苛待朝臣,滥捕滥杀’,骂我是前朝来俊臣那样的酷吏。”

“当年马天办案,他们也是这么骂的。”朱元璋抬眼看向朱英,眼底闪过一丝厉色,“这群人啊,只要动了他们的利益,管你是为国还是为私,先扣顶大帽子再说。”

朱英听着,反倒笑了:“臣不怕这些骂名。酷吏就酷吏,瓜蔓抄就瓜蔓抄。只要他们敢在郭桓案里使绊子,敢私藏证据、通风报信,不管是谁,臣也一并抓了送进诏狱。”

“好!”朱元璋眼底满是激赏,“就得有这股子魄力!做事哪能怕得罪人?当年咱打天下的时候,得罪的人少吗?要是瞻前顾后,这江山早就不是朱家的了。你放心去查,要是真有硬茬子拦路,阻力大到你扛不住,咱就站出来给你撑着。”

“谢陛下信任!但眼下这点阻力,臣还顶得住。臣既然接了查案的差事,就没打算半途而废,这点风浪要是扛不过去,往后也没脸替陛下分忧。”朱英笑道。

朱元璋哈哈大笑:“好小子!有咱当年的样子,是个能干事、敢干事的!”

朱英却忽然收了笑,眸光骤然锐利:“不过,臣今日来,还有一事要给陛下招呼一声。这次郭桓案,臣查下来发现,不仅朝中六部有官员牵涉,更有不少地方豪强与府县官员勾结。这些人罪大恶极,臣打算趁这次查案,一并打击地方豪强,尤其是江南那些盘踞百年的大族。到时候,怕要人头滚滚,陛下可得有心理准备。”

朱元璋听了,哼一声:“你还能吓着咱?咱这辈子见的血还少吗?咱怕的是你杀得不够多!江南那些大族,咱因胡惟庸案、龙脉案,杀了两批,可剩下的依旧勾连成片,垄断盐铁,兼并土地,连朝廷的赋税都敢拖欠。你尽管放手去做,不用顾忌什么“仁政’名声。”

“遵旨!”朱英躬身道。

朱元璋缓缓点头,眼中的赞许更盛。

这孩子不仅有锐气,更有章法,懂得借查案之机除弊,比那些只会读死书的文官强多了。

黄昏,济安堂。

朱英回来,见马天和朱允通已经坐在桌子上旁了。

马天见他进来,笑着招呼:“可算回来了,再晚一步,菜都要凉了。今天这桌菜,可都是允通准备的,你尝尝他的手艺。”

“不是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