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有一计(1 / 3)

第55章我有一计

很快,槐木野的部队准备完毕,拔营前往北方。出发之进,他们受到徐州军民的盛大的欢迎,这个时节没有鲜花,他们便拿起麦草扎起手编花,一边挥舞着,一边抛向威武庄严的静塞铁骑们。有些马儿熟练地拿口接到一朵草编花,嚼吧嚼吧,甩了尾巴,却瞬间让马上的骑士们僵直了脊背。

因为下一秒,更多的花向他们丢了过去,于是盔甲缝隙、头盔耳甲处、胸铠上,很快就被各种各样的麦草堆上,更惨的是视线受阻,好几次差点偏离了方向,那些路人,简直是拿他们当壶来投!

好在,路程不长,等上码头,热情的民众们只能遗憾地挥着手,祝福他们凯旋归来。

而在谢淮的营地里,士卒从将校到炒菜的伙头,一张张脸纷纷拉着老长,仿佛被人欠了万八贯钱。

谢淮如芒在背,但也无可奈何,毕竞徐州军每每出征,都能获得封赏,钱财功勋,从不克扣,在这人命如草的世乱里,对于这些普通士卒而言,以性命换得军功,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无论如何,都好过任人鱼肉,或者被征成役夫,悄无声息地死在哪块城墙之下。

谢淮当年止戈军能飞快崛起,除了他找机会立功之外,就是他是真的能争取到出兵的机会。

当时主公留下槐木野,一次培养了六位军队练习生,看谁能在军事有些才华,练习出来的就是谢淮,剩下的,都暂时只能领些平时务农,战时成军的郡县乡兵,基本没有立功的机会。

当然,谢淮也没有因为不出兵而放松巡逻职守,淮阴分内城和外城,只是城墙外如今都是成片成片的居宅,按理来说,城墙外是不能修筑宅地的,若是在建康,这些靠着城墙修房的人个个都是死罪,最低也得判个充军,但当时,这里都是窝棚,赶之不绝,林若没有办法,只能搞了个拆迁,把城墙外的十丈内变成了街道和摆摊的菜市,这才勉强弄出了护城河。但是如今,这护城河已经是外城的货物运输水道,而外城的护城河,已经是外外城的水道了。

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进化彻底断绝了林若再修一圈外外城的城墙的心思,但外外外城的护城河却是淮阴广大群众们十分期盼的,尤其是新区,许多商户者都已经自己买地挖沟,商量起货河要从哪起从哪过,市政要真不修的话,他们要不要自己向千奇楼借钱,修了之后再收点过河船费回本什么的?只不过被林若压着,一直没有通过而已。

淮阴庞大的外来人口给巡逻和游缴带来十分庞大的压力,所以,止戈军平时也会参与巡逻,但不会穿戴专门的铠甲,而是和其它游缴一起,穿着黑色的游缴制服,其上的铜皮带在阳光下十分明亮,惹人羡慕。虽然穿止戈军的铠甲会更让人羡慕,但也有可能在什么小地方让人打了闷棍,剥得赤条条弃于路旁,让人无颜苟活一-谁让他们的铠甲武器在黑市上价值万金呢!

到彦之独自巡逻在外城外的一处集市上,神色冷漠。他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

前几日,他与母亲别离奔赴战场,谁知道接到当头一闷棍,谢将军说,他们的战场就是在淮阴巡逻,守卫家园。

当时的失望不提,等回去他告知母亲不会被外派时,母亲当时脸色就充满了嫌弃。

“我给你送了做了好几袋的肉干,紧赶慢赶出的冬衣,左邻右舍借的人情,你说你不去了?“母亲的叹息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哎,回军营去吧,在家吃什么饭,浪费,别占你妹妹的口粮,走走走……到彦之心累,回到军营里,看着那些和他差不多心累的同袍,看向谢将军的目光便充盈着哀怨。

不是说是宠妃么?

怎么看着也没多受宠啊。

槐木野那般嚣张跋扈,仗着资历老就抢占军功,将军你进些谗言怎么了!1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无奈压下,打起精神,巡逻沿途街道。他们不需要做什么。

他们的存在,就是让那些姑娘妇人小孩儿,都敢在街道上随意行走的原因!所以,巡逻也必须认真,否则,秩序就维持不了,他们看到不对的事,是真的要管的,虽然他只有一个人,但他胸口挂着一枚铜哨,需要时,只要吹一声,周围的居民有义务前来助阵。

至于说好不好用,那可太好用了,很多居民视听到铜哨声为“义勇之行”,参与之后,能得到表彰之外,还能免税,甚至获得一些带有游缴标志的布帛、铁水壶之类的紧俏物件,一口铁锅都是有可能。也因此,这铜哨轻易不能吹,吹来的人太多,场面很有可能控制不住。“铜哨子来了。”一个在外城外的一处十字路口响起。顿时,几个兜售铁锅的青年立刻顶着铁锅作鸟兽散,只留下一名青年有些茫然地拿着钱,看着他们顶着锅消失在人群里,然后便有一名游缴出现在他面前到彦之在他面前勒马,他居高临下地看着面前高鼻深目的胡族青年,平静道:“住籍!”

青年苦笑一声,从怀中拿出一张纸底的折叠硬纸,递了过去。“卫珪,"到彦之翻看着其上信息,“代国人,九月来到淮阴,前来游学,你的信籍还有三天就到期了,记得去补续,否则就要被限制出入了。刚刚你是在买铁锅,不知道那是贵重物品么?不知道贵重品需要过户登记,不允许私下交易么?″

卫珪苦笑一声:“游缴,小生初来淮阴,实在不知道这些规矩啊!先前只是听说有便宜铁锅,我快归国了,想给族人带几口回去,这贵重品的规矩,实在不知道啊!”

到彦之将那住籍递还给他:“那也不行,你这违规了,跟上,念你初犯,等会要去住籍上挂个记录,再犯,就得去服几天役了。”卫珪无奈道:“敢不从命。”

于是,到彦之身边跟了卫珪,引来不少目光,但在路口遇到另外一名游缴,对方身边跟了至少七个人,正垂头丧气地抗着三匹如雪般细腻的羊绒料,和他一起回去。

“哇,大案啊!"到彦之目光瞬间充满了羡慕,“你这可是一千贯的案子,怎么我就没遇到!”

对面马上的青年微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