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他们,早就得到消息了!听说他们花了大价钱,从徐州弄来了上好的荞麦种子!正偷偷摸摸地拔掉自家田里的麦苗粟米,连夜补种荞麦呢,生怕别人知道,抢了他们的种子!”“什么?!有这种事?!”
天灾助长了谣言,恐慌与求生的本能驱使下,有农户立刻跑去在世家大族中当佃农的亲戚家打听。
“大兄,城里那消息……是真的吗?员外家真在拔麦子种荞麦?"农户紧张兮兮地问。
佃户左右张望一下,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嘘,小声点!这事主家不让往外说,不过……你是我亲表弟,我偷偷告诉你,是真的!昨天就开始拔了!半夜里就拔了十多亩的麦地呢!种…听说是从徐州来的,金贵着呢!”“我的老天爷!"农户脸色煞白,"“那……那我家那点麦子……“赶紧拔了吧!"佃户好心劝道,“种点荞麦,好歹能收点,总比烂在地里强!记住啊,千万别告诉别人是我说的,不然主家不给我地种,我可饶不了你!“放心!放心!我谁也不说!"农户连连点头,心里却早已翻江倒海。他飞奔回家,将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告诉了家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愁云惨雾地商量了半天,最终一咬牙:拔!先拔掉一部分麦田试试!要是过几天天气还没转暖,就把粟米田也拔了,全种荞麦,不能等死!类似的情景,在洛阳周边的村庄、田野间不断上演。恐慌如同瘟疫,而"大户人家都在偷偷种荞麦"的消息,则成了救命的稻草。人们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开始小心翼翼地拔除部分麦苗,尝试补种荞麦。
与此同时,荞麦种子的价格,如同坐了火箭般开始飙升!第一天,市面上的荞麦种子价格就涨了一成!第二天,又涨了一成!
第三天、第四天…价格一路狂飙!
到了第五天,荞麦种子的价格已经翻了一倍,并且还在持续上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原本还在观望、犹豫的庶民们顿时脸都吓青了!“我的老天啊,种子涨这么快,再等下去,家里的积蓄怕是连种子钱都不够了!”
“拔!赶紧拔,全拔了种荞麦,再晚就来不及了!”“快!去集市上抢种子!晚了就没了!”
有了恐慌,便有了动力。
庶民的从众心理在这一刻被放大到极致。看到邻居拔了麦子,看到亲戚在抢种子,听到大家都在议论"不种荞麦就活不下去",原本坚定的相信天气会转暖的农户们也纷纷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拔苗改种的行列。官府的命令无人理会,但"大户都在种”、“种子快没了"的流言,却成了最有效的动员令!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股拔苗改种的风潮,如同燎原之火,从洛阳周边迅速蔓延开来!陈留、颍川、濮阳……甚至黄河以北的郡县,也开始效仿。田野间,随处可见拔除枯麦空穗、抢种荞麦的忙碌身影。虽然这些身影里充斥着带着无奈与不舍,但求生的本能,终究压倒了守旧的固执。
洛阳丞相府内。
苻融站在窗前,看着手下呈报上来的各地急报,上面详细记录了这场由流言引发的、席卷河洛的“自救"风潮,他久久无言。这还只是那位手下随便的一名臣子,居然便能轻易学会刚刚把他们的坑过一把的手段。
这胆量、学识、能力,若是来西秦,当上一名度支尚书或者副相,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想到这,他提笔研墨,铺开奏章,字斟句酌地开始向远在长安的兄长苻坚禀报此事,这两天拿到的消息,从漠北到关中,从甘凉到东海,都是冷如春季,今年大灾无可避免。
或许,这个办法可以在朝廷中推行,此时是七月,两月时间,还来得及挽救许多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