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竞争对手(1 / 2)

第90章竞争对手

湘州,长沙郡。

郡城一处临水的雅致庭院内,酒香弥漫,气氛却带着一丝离别的郑重。十几名身着粗麻短褂、头缠布巾的夷人峒主,正与陆漠烟围坐畅饮。杯中酒殷红如血,正是徐州驰名的葡萄酒。此酒甘醇馥郁,价格却极为亲民,一大木桶足有百斤,随船运来,只需十几文钱便能让人喝个痛快。在湘州山野间,这酒早已成为村寨祭祀先祖、节庆欢聚时不可或缺的慰藉,让那些被贫瘠土地和沉重劳役压弯了腰的庶民们,能暂时忘却一身病痛、还有生活的苦涩。“陆大哥,此去山高水远,一路平安!"一位年长的峒主双手捧杯,恭敬地敬向陆漠烟。

他身后,其他峒主也纷纷举杯,眼中满是真诚的感激与不舍。数月前,陆漠烟深入湘西群山,凭借徐州带来的盐铁、布匹、美酒,以及最重要的一-一份相对公平的贸易契约。

他承诺收购山中的药材、矿石、珍贵皮毛,更允诺各峒寨可派遣聪慧子弟加入徐州商队,学习文字、算学、经商之道!这承诺,如同黑暗中的曙光,让夷人们看到了摆脱世代被欺压、被愚弄命运的希望!在陆漠烟的斡旋下,一个松散的夷人商盟悄然成立。虽然峒主们私下里为了利益分配、山林界限依旧争得面红耳赤,许多部族之间甚至有世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共同尊奉陆漠烟这位能带来“外面世界"财富与知识的“盟主”。哪怕他们的年纪比这少年大上两轮,也不妨碍他们一口一个大哥叫得亲热!

陆漠烟却为自己的成就骄傲,毕竟这份脆弱的联盟,正是未来徐州势力深入这片复杂山地的基石。

虽然来得晚,但他年纪小,日子长,什么徐州双坏,将来老了,必然也是他冒出头筹!

他这些年偷老头的书文研究徐州,早就知道主公需要什么样的手下!必然能在那拥挤的高处,占据一席之地!

“诸位放心,"陆漠烟举杯回敬,笑容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已与云州、大理、柳州的头领们通了消息。你们多与他们走动,互通有无,将生意他大!待徐州治理天下之时,今日之功,必有厚报!”夷人们闻言,眼中光芒更盛。

南朝视他们为蛮夷,动辄发兵掳掠为奴,陆漠烟这条商路,是他们极为珍贵的对外通道,这份情谊,他们铭记于心。酒过三巡,离别的时刻终究到来。

陆漠烟在峒主们依依不舍的目送下,登上了停泊在湘水岸边的大船。船帆升起,顺流而下。

行至船头,陆漠烟望着两岸葱郁的山色,心心中却有些无奈。他回南朝时,虽然有假期三月,但南边事务繁杂,产业交割、应对天灾、安抚各方……徐州给的三个月假期根本不够用!光是往返路途就耗去两个多月。待他处理完南朝事宜,再启程返回徐州述职时,已是六月底。好在快马传信请了假,徐州允他再延期四月,只是原定的职位,怕是要飞了。

不过,陆漠烟并不在意。他深知徐州前途无量,只要能留在主公林若磨下,哪怕只是个小吏,也足以乘风借力,成就一番事业。这趟南朝之行,收获远超预期。

更不要说,他还有一件好东西!

大船驶入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景色壮丽。然而,一出洞庭,进入长江主航道,两岸的景象便陡然一变。衣衫褴褛的流民如同灰色的蚁群,在江岸上艰难蠕动,眼神空洞麻木。南朝同样被这场旷日持久的寒灾重创,夏粮绝收,米价飞涨。

虽因山林茂密,野草丰盛,饿死者不如北方惨烈,但卖儿鬻女、骨肉分离的悲剧,依旧随处可见。

陆漠烟站在船头,望着这凄凉的景象,忍不住深深叹息。沿途建康城不想看,有那老西在的地方,他都不觉得是好地方!终于大船过了建康城,在石头城处,折入扬州运河入口码头,一入此地,景象顿时天翻地覆!

宛如进入了另外的世界。

一个繁华、安稳、从容的世界。

一个运河比原本大了一倍的世界。

“这……真是半年之功?"陆漠烟望着眼前宽阔笔直、可容数船并行的河道,以及两岸整齐的码头、驿站、客栈,眼中满是震撼!这运河拓宽了一倍不止!通行效率大增,拥堵不再。更令人惊奇的是,两岸井然有序,竞不见一个流民踪影!

扬州靠近富庶的三吴之地,运河上舟楫如梭。让他意外的是,除了大型货船,更有许多吃水颇深的小型乌篷船在码头周围叫卖,船上满载着新鲜的菱角、莲藕、鱼虾,甚至还有海边的咸鱼、虾米。这些小船多来自江南水乡。

陆漠烟好奇地叫住一艘靠岸售卖菱角的小船。船主是个面色黝黑、头发花白的老汉,船上菱角已所剩无几。但他记得乌蓬船多在扬州已经不多了,凡是船家,这些年靠商路赚得不少,大多已经改装或者加大,开始运货,不会当这种百来斤的货物的小商贩,最重要的是,再往上,就要查船配额文书,不是什么船都能过运河的。长江浩瀚,风浪远不是小河可比,这种小船渡河,不但劳累,也是非常危险的。

那小贩看他衣着华丽,惶恐道:“这里售卖,卖出的价更高,盘剥也少,收了市易费,便无人理会了,所以,江南小船,都爱过江来卖……陆漠烟又细问了几句,就知道这小贩是荡着舟船,花了七天的时间,从丹徒划过来,饿了吃几口胡饼、就着水,蜷在船舱里打个盹。他也不会亏,这半个月的时间,卖了菱角可以换来粮食、布匹,还有几坛子酒。

“去年卢龙叛乱,烧掉了我家里屋子,为了建宅,把钱都花光了,再有半月,我女儿便要出嫁了,好在太湖的野菱角多,老妻和我带着家里人,采了几天几夜的菱角,换了米面,还能维持,"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爱惜地摸着酒坛和半匹鲜艳的鹅黄细布,布上有着朱色的花瓣纹,“有了这酒和布做嫁妆,我那闺女,不知会多开心……这里好东西可真多,这江南要是也在徐州治下,该多好。”陆漠烟点头:“是啊!”

他会为此努力,从看到那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