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新人换不换?(2 / 2)

的机遇了。“世家……呵。"陆漠烟心中哂笑,随即抛之脑后。这些人的盘算,与他何干?

他们能挣出前程,是他们的本事,就如他自己,不一样为了心愿而想尽办法么?

他只需紧跟主公,做好主公交付的每一件事,彭城,便是他新的战场!“客官!去彭城的船要开了!"船夫的吆喝声传来。陆漠烟收回目光,最后看了一眼这繁华安定、充满活力的淮阴城,微微一笑,转身,大步流星地踏上那艘即将载着他驶向新征程的客船。船帆升起,在运河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船行如箭,破开碧波,向着北方那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缓缓而去。八月中旬,徐州治下,彭城的夏季没有到来。不仅没有到来,巨大的流民也一直没有停止,一些逃往关中、河内、洛阳的流民听说了徐州的好处,但凡能动的,都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地走向徐州。夕阳下,陆漠烟乘坐的大船缓缓靠岸。

他才踏上坚实的码头地面,耳边便传来一阵沉重的“吱嘎"声。循声望去,只见码头高处架设着巨大的滑轮组,精钢打造的锁链绷得笔直,两名赤膊壮汉,古铜色的肌肉虬结,正奋力转动着绞盘。沉重的硬木粮框被稳稳吊起,在空中划过弧线,精准地落在下方一辆辆排队的四轮马车上,那马车结构精巧,粮框可以轻松堆叠,装满后便由骡马牵引,迅速驶离码头。陆漠烟认得这场景。这种硬木框和滑轮组系统,是徐州工坊的杰作,专为高效装卸大宗货物设计。但成本高昂,通常只在淮阴、下邳、扬州等核心枢纽、吞吐量极大的繁忙码头才会启用。

按说,在高平郡这种相对次要的码头,平日为了省钱,都是靠漕工肩扛手抬,一袋袋搬到岸上更便宜划算。

徐州调动滑轮组救灾粮用这个,看来灾民是真的很多了,粮食都需要这样节约时间。

他正欲离开码头去郡治报到,突然间又听到哭声。不远处的浮桥上,一家老小正相互哭着扶持,一路相互鼓励着。“孩子他娘!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到了!就到徐州了!"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带着哭腔,在寒风中颤抖。

他心中一颤,不愿再耽搁,立刻拿起文书,前向码头前方那片连绵起伏、如同白色海洋般的救灾帐篷区走去。

交接手续异常迅速,郡治的官员显然早已接到通知,对他这位借调来的人手既无惊讶也无寒暄,只匆匆交代了几句,便让他立刻投入工作。只是,才交接完文书,靠近那浮桥的方向,就见到刚刚那踏过浮桥的一家人,正流着眼泪接到递来的面饼。

他们甚至来不及说话,就已经开始撕咬。

而其中一个拿到面饼的流民,就那样的捧着饼子,安静地坐在岸边,抱着那面饼,头一歪,再没了声息。

顿时,正在啃食的少年骤然停止,上前抱着那宛如骷髅的妇人,大喊着娘啊。

冷风吹起那妇人的乱发,发梢之下,露出她闭上眼睛、安祥满足的神情。陆漠烟怔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