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手,白棋彻底逃出,落子在天元之下。
左侧和下方两块黑棋都压力激增,李昌浩的行棋像是一把厚重的大刀,虽然动作缓慢,但却气势惊人。平常一招一式并不激进,主要以防守为主。
但真到了出鞘的时候,就是足以屠龙的宝刀。
不过李士石是精通进攻的好手,所以李昌浩这边的刀刚刚一动,他就嗅到了危险。
全盘审视下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下方,如果被白棋进攻可能会出现问题。
但他也同样很擅长在刀刃上跳舞,竟然先去处理左边的棋形,二路尖继续定型。
左边和下边两块黑棋,显然是下边的危险更大。
不过李士石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左边的棋型更加有力量,所以从左侧先补棋是拥有主动权的。这不是单纯的补棋,还可以伺机对李昌浩进行反击。
但李昌浩的风格沉稳,在中央亮剑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准备了多种方案。
白棋没有理会李士石的反击,而是在左下位置一路立。
这一手是先手,左下角黑棋还有毛病,所以不得不补棋。
而李昌浩相当于凭借这一下先手完成了白棋的安定,此时再向外侧尖出,冲击力极强。
李士石的计划出现了些许问题,但他也依旧有腾挪的思路。
先前左上角点入三三的死子此时就在发挥着影响力,让李士石在外侧的腾挪有很多借力之处。“你觉得李昌浩会怎么下?”
尹江问旁边的古立,今天古立不解说,就和尹江一起来棋院看棋。
古立想了想:“应该是粘住?”
“他肯定不会,估计八成是挡在上方。”
古立有些惊讶:“那不会太缓么?”
由于有了先前白棋一路立,整个局部的对杀是白棋有利,所以如果换做古立,肯定是强硬粘上和黑棋搞对杀。
白棋退的话,虽然扎实,但同样也给了李士石出逃的机会。
“这家伙,谨慎就是他唯一的底色。”
原来尹江其实也不太理解,但时间长了也发现了李昌浩的牛逼之处。
不失误或者减少失误这几个字,看似简单,但实际真能做到是很难得。
不骄不躁,不贪便宜是前提。
只要李昌浩看不清后边的路,他就宁可放弃这次机会,或者换一种方式再试。
而且事实证明,只要是人就会有失误,但李昌浩已经通过自己的方法非常极限的降低了自己犯错的几率,同时又总能抓到对手的失误。
某种意义上,李昌浩的风格也是等勺流。
尹江刚预测完,李昌浩也果然后退。
慢,就是快。
这一招明明是退缩,但却让李士石异常难受,他们俩的风格刚好是两个极端。
如果说李昌浩是绝对的沉稳,李士石就是能多浪就多浪。
因为浪,所以经常会把一些试探用的棋子陷入对手的包围。
只不过他通过所谓的僵尸流,最大限度的弥补了损失而已。
而面对稳如泰山的李昌浩的时候,这些借用的机会明显少了太多。
李昌浩眼下就是如此,算不清就缓一缓,反而给出了最大的压力。
白棋一冲,一粘,把黑棋所有借用的机会都轻松按灭。
李士石没拿到便宜,却也还是把棋子逃离出来,这个局部的一战两人最后还是相安无事的暂时收场。“可是...明明很有机会直接击垮李士石的。”
古立依旧不解,他是力战型棋手,有点胜算就满足开干的条件了,所以完全不懂李昌浩的思路。“他的头号准则,就是不得贪胜了,一百分只争五十分,剩下的能拿多少就看对手有多少失误了。”不过虽然左边的局部双方平分秋色,但本来左边的黑棋形状也比较扎实。
李昌浩的视野中始终都有一个更好的机会,那就是下方。
白棋立下,对下方进行攻击。
此时的下方,一颗白棋含在黑棋虎口中,所以粘住其实是第一感。
但李昌浩没有这样选择,反而非常谨慎的立下,就是为了给自己周围的棋子留下退路。
先前如果李士石直接提吃虎口中的白子,那下方将轻松做活。
但有了现在白棋的这一手立,提吃的价值也大幅度下降,所以他干脆还是没理此处,而是从上方把黑棋大龙跳出。
白棋并,继续施压。
“太标准了。”尹江低声感慨。
纵观棋坛的各大高手,只有李昌浩自己这么喜欢并。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小尖或者小跳就是相当扎实的一步棋。
但李昌浩并不满足,他总是比别人更稳一点。
别人拆三他就拆二,别人小跳他就单并。
慢,但是真的毫无破绽。
常浩的行棋其实也很厚,但他的判断远没有李昌浩这样精准,所以他的厚重真的就会变成缓手,而李昌浩的厚重就会恰到好处。
李士石刚才把上方大龙逃出,下方的处理就少了一手。
所以李昌浩直接动手,向下方大跳过来刺。
李士石粘住逃龙,而李昌浩就又顺着边部向右一跳。
不求杀棋,只求拿更多的目数。
李士石相当难受,现在其实有点像前段时间他和老曹的那盘逃龙局。
但不同的是,老曹一直穷追猛打,想要暴力杀龙,最后被李士石找到机会反杀。
而现在李昌浩就只给压力不屠龙,你要是能跑,你就跑,但我也拿到了足够的目数。
但如果你跑的不好,我不但要拿目数,还要把你的大龙留下。
刚才并了一手已经厚的没边,现在又在并的基础上跳了一手,让李士石完全没了脾气。
他对下边已经彻底没了兴趣,这么扎实的行棋思路,他也确实找不到什么进攻的角度。
黑棋在上方断,要在这个局部搅出一些事情。
但李昌浩也同样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