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心的杂志:
“一个新人作家,二十出头的年纪!谈何文学批评的转向?他到底是否了解国内的文学评论?还只是自己的意淫?”
“之前有人说李有思的文学评论转向的意见是错误?但我觉得李有思的意见至关重要,新的文学思潮就需要进行一定范围的小说革新,我觉得他的想法很具有参考意义!”
“对于马尔克斯的学习确实是应该的,作为拉美文学史的巅峰之作,就算是不同文化渊源,我都发自内心佩服这种作家。”
“欧美文学体系可以借鉴。”
李有思和韩少功都属于楚地文化的代表,他的分组讨论寻根的意见十分具有建设性,整个文坛不再争执一个文化源头,而是参考性的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
“《落叶归根》算是楚地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了,与此同时韩少功、阿诚对于楚地文化渊源的研究都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东林文化研究需要提高进程了。”
“吴越的李杭育呢?”
整个文化思潮差不多持续了一个多月。没有因为接近年关而停止,反而年的靠近,更加是传统文学的靠近,让这群作家、文学评论家的讨论更加的热烈了。
而李有思至始至终没有发表一次看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冬天越来越冷了,李有思裹了裹被子卧在书房里面,继续写着书,这篇精心雕琢的小说马上就要进入最后的收尾了。
现在的自己成名了,倒不用着急产出作品了,这篇二十万的长篇小说,他写了快一个半月了。邮递员敲敲门,熟悉走了进来。
李有思的信件是陆陆续续的,一个月都没有停过,毕竟这几个月的思潮讨论的太过于广泛了,不少人直接给李有思寄信要求对线!!
其中有个刘兵燕的最嚣张,但李有思都没吊他。
邮递员的大黄对着花椒吼了几句。
花椒现在个头大了好多,丝毫不惧怕,回了它几声!!!
“李同志,信给你放在桌子上了。”
“哎。”
李有思应了一声。
写完最后一段才停下手中的笔,走到门外,拿起来桌子上面的信件:“《收获》杂志社?”看来是《收获》的约稿信。
其实《十月》《当代》《人民文学》都发过来了约稿信,整个四大花旦都想要抢李有思,当然这一次就看看谁更加具有诚意了。
李有思打开信件:“你好,我是巴金。”
虽然李有思知道现在自己在国内的文坛地位水涨船高,但是遇到鲁郭茅沈巴老曹的时候还是能忍不住惊讶一小会的。
“前几日,在《文艺报》《中青报》《上海文艺》看到了你对于“寻根文学’的见解,我发现你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孩子。”
“当然这一次写信也算是我的一次私心,有兴趣给《收获》投稿一篇小说吗?”
好了,这篇小说给《收获》吧!
就算是卖巴金先生一个面子。
别的杂志社要么是编辑的名义,要么就是杂志社的名义约稿。《收获》都出动了巴金,李有思完全没有理由拒绝啊?
再说了,自己也没那么大的腕谢邀巴金吧?
于是,再过几日时间,去总政审核完了小说就寄过去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