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第120章 《追风筝的人》发表(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追风筝的人》发表(求月票)(2 / 3)

得过博克特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首作奖。作为成人书籍,对于青少年人也有特别的吸引力。影响力不可谓不广。

看完小说,西川的眼睛闪闪发光!

“写得太好了,这篇小说对于人性的剖析实在是神乎其神!”

一篇关于友谊和背叛的小说,对于西川来说十分的感动……他和海子、骆一禾可是称为三剑客,三人在上学期间的关系就是无比的要好。

但是也会有小小的摩擦,现在的海子和骆一禾离开了北大,就剩他一个人了~

俞敏洪趴在椅子上,疯狂点头,对于他来说故事写得精彩就行了,《追风筝的人》故事十分的有趣,背景是战争年代,这一次没有写战士的军旅,写了一个“华侨”的一生。

俞敏洪只能点点头说:“我也觉得。”

一旁的麦芒眼里也是羡慕的神色:

“这篇小说从另一种方式来看战争,但是都是对于战争残酷的批判,在深思哲理的层面来说,李有思又进了一步啊!”

俞敏洪继续点头:“我也觉得!”

“难怪说他和巴金是历史性会晤呢!”西川提起来昨日的《北平日报》。

俞敏洪酸酸的说道:“太捧他了吧?年少成名不是好事,容易飘!后面写作就沉不下心来了!”西川问道:“人家是新生代第一人啊!俞敏洪你多大了?”

“23。”

西川说:“我21。”

“19。”

三人一对比,人家的年纪才二十一,除去麦芒外,比他们都小,就能做到如此成就!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为“寻根文学”提出三个决定性意见,成为年轻一代领军人物。

每一个似乎都对于他们来说玄之又玄……

西川这时候才说道:“我要是21岁获奖,我都不敢想我能狂成什么样子!”

..…”俞敏洪脑子嗡嗡的:“你这么说,我要是二十一岁获得这么高的成就,我也不知道能有多瓢了麦芒点点头:“文学果然很看天赋啊!有人二十岁成名。有人三十岁还在挣扎呢!”

《收获》总得来说,是南方的杂志。

比起来在《人民文学》在北方的霸权。

《收获》一个人独揽了几乎整个南方大旗,文学类杂志的第一,这里也就只有《上海文学》能稍微分一杯羹。

地方性的杂志和地方的人民都是相辅相成的,比起来《人民文学》,魔都的人更喜欢《收获》也会更加支持《收获》。而后世魔都杂志社举办的各类奖项,都偏爱江浙沪的人……北方人肯定也更喜欢《人民文学》。

魔都附近这一片地区的文学在九十年代的时候被归为海派,王安忆就是海派的人

说起来这点,魔都对于外地人的排外实在离谱,王安忆小时候因为不是本地出生,经常被排斥,被当作外乡人对待(自述回忆),她其实不太喜欢魔都,不过因为生活在这里,只能写海派的东西,只会写海派了。

除了王安忆,张爱玲也属于海派,单论文学成就来说,似乎很多人否定张爱玲,但人家绝对在前十排得上号。

李有思以前的小说的,都是北方杂志发表的,他的讨论度在北方占据主要!如果读者分十成,至少七成是在北方的土地上面。

这一次《收获》发表《追风筝的人》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南下!

说不定能在在南方也引起来一股文学狂潮…

魔都文协办公室。

茹志娟手里举着两份报纸,分别是《北平日报》《人民日报》:“李有思的获奖宣言很好啊,相当于再一次广泛引起来人们对于“寻根文学’的注意。”

“回归土地,这个想法很正确啊!”王安忆回了句。

“对了,安忆你的《小鲍庄》写完了没?”

这篇小说是王安忆比较重要的一篇,让她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也是她在“寻根文学”笔会之后写出来的小说。

“写完了,过几天拿给《上海文学》的编辑看看。”

茹志娟点点头:“你也很有天赋,不要气馁。”

茹志娟听出来王安忆说李有思的时候,嘴里面有一丝叹息……一看就是因为别人太过于耀眼,让这群年轻一代都有些黯然失色了。

但是茹志娟说得有天赋也不错,从文笔上面来看,王安忆真的是九十年代那一群作家里面,最厉害的一位,她写得小说看起来很细腻舒服。

“妈,你看了《追风筝的人》吗?”

“看了。”

王安忆说道:“我感觉他又进步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人太有天赋了吧?”“上次不见过吗?他很有见识的,而且沉得住气。你属于长跑选手,继续加油。”

王安忆吐槽:“不过,为什么他小说没给《上海文学》,上次不是杂志社带着他去笔会采风?”“不是他不给,我听李小琳说,是巴金先生取的稿子。”

.……”王安忆更加自卑了。

“相形见绌!”

“………”茹志娟不知道说啥了。

就在《收获》的小说在热烈讨论的时候。

李有思一行人还在开会。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在颁奖仪式结束之后的三天,都会进行座谈会。

李有思最讨厌的就是开这种无聊的会议。

特别是这种奖项的座谈会,比起来小说作品的专题座谈会更加的无聊,因为这些人几乎都是来捧臭脚的,没什么实际的探讨意义。

三天时间很快结束。

巴金先生离开,李有思最后和他道别。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奖金是多少来着?”

阿诚攥着钱:“一百块。”

“好少啊!”

韩少功说道:“一百还少啊?不过重要的是后面会让人文社出版单行本,能赚不少印数稿费呢!”“…我的都出过了。”李有思说道。

李拓吐槽:“人比人气死人,阿诚现在你也要富起来了,你准备干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