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这位置好,是内部票吧。”
李拓说:“那废话,有思是编剧。”
“你写的剧本?”
“嗯。”
阿诚摸摸脑袋:“几天没见,你又搞了新把戏。”
不过他见怪不怪了。
梁左夸道:“李老的实力越来越牛了,在排练的时候,于是之老人家都要听他的,蓝老也要请问他意见“曹禺先生都双手一拍,直夸李老剧本写得好!!”
典型断章取义!这个梁左。
但是说得甚是好听,李有思越来越喜欢了,难怪王朔要收冯小刚,有时候这么一个人在旁边,心情确实不错。
“也就是和他们聊聊意见。”
王朔一听,李有思越来越会装了!!
几人闲聊几句,,礼堂内的气氛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目不转睛盯着那一块大红布,灯光一黑……话剧要开大幕了!!!
首先是唢呐、锣鼓齐响!
一边打开幕布,一个沉稳的声音开始向全场渲染环境:
“正阳门(又称前门)外,堪称“天子脚下’,人口稠密,市井繁华,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店铺、茶楼、戏院、摊位鳞次栉比。白天人群熙来攘往,入夜灯火辉煌,历经五百年繁盛不衰。就在正阳门外,俗称前门大街的东边市房后面,有一条胡同,叫肉市口…
肉市口的小胡同两边是一家挨一家的饭馆子,每家饭馆子都有独特的风味佳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声噪京城的烧鸭子,老字号“福聚德”,门脸就坐落在肉市口里。”
幕布打开。
正是“福聚德’的舞台。
“福聚德”居中,“鸡鸭店”在右,“老炉铺”在左,而“福聚德”的金字匾额在顶光下泛着沉实的光,匾额下悬着两串红灯笼,穗子垂得正好扫过柜台的红木边缘。
前厅左侧,两只硕大的木盆静静安放,盆边围坐的徒弟们个个手疾眼快,正麻利地褪去鸭毛。墙根处,一排木架整齐排列,架上悬挂着开好生的鸭胚一一每一只都被仔细吹足了气,均匀抹上糖色,瞧那模样,肥嫩白生,透着十足的壮实。
前厅右侧,便是福聚德那座百年烤炉。红砖砌就的炉身直抵地面。炉口两侧,一副对联赫然在目:金炉不断千年火,银钩常吊百味鲜。
一个伙计急匆匆跑出来,大喊了一声:“三座的鸭子出炉嘞!!!”
接着其他的演员鱼贯而出,顿时舞台热闹起来。
全场一片寂静,这舞台太用心了,那鸭子似乎是真的!感觉真能闻到香味……
(网上找的88版本的视频,感觉应该是这个)
等着于是之的卢孟实一出场!还没说台词。
下面就一片叫好:“好!”
“好!”
于是之没有受到影响,他戴着黑色假发,化了妆看不出来皱纹,腰用力顶着,似乎真是一个壮年男人。卢孟实向店里扫了一眼,坐在当年老掌柜的那把太师椅上。把手一伸,呷了一口茶水。喝着,头也不抬:
“谁让他进来的?”
克五反而凑上来:“卢掌柜的,不用说你这儿了,就是王爷贝勒府,我也随便串胡同。我闻出来了,你后院有烟土!”
卢孟实:“赶走!”
克五:“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修鼎新(蓝天野)低声:“五爷,快走吧。”
两位最受欢迎的演员现在已经上场,没等演完,下面就一篇叫好:“好!”
讨论声此起彼伏,但是都不大!大多人还是在认真看戏:“于老果然厉害。”
“多少年没见两人同台了!”
“配角也认了。”
“这功力健在,我想念老人家的王利发了!”
“现在没有王利发了,也有卢孟实!这个卢孟实也是一个狠厉角色!”
《天下第一楼》是三幕戏。第一幕的内容比较简单。
中秋前后,福聚德前厅后厨一片忙碌,徒弟们埋头褪鸭毛。
掌柜卢孟实精明干练,一边盯着烤鸭品质,一边应对各方琐事一一既要安抚挑剔的老主顾,又要调解伙计间的摩擦。
此时,老字号的危机初现,对门的“瑞蚨祥”觊觎烤鸭生意暗中使绊,店内股东二少爷游手好闲、频频要钱,堂头常贵虽忠心却也是有心无力。
卢孟实试图力挽狂澜,既要维持门面的红火,又要应对内忧外患。
“啧啧啧。”就算是王朔这个刺头,看完这一幕,都不禁回头看了李有思一眼:“用心!!这剧……确实不一般!”
李拓点头:“有思出手,基本都是精品!”
第一幕结束的十分钟休息时间。
下面讨论的声音更加大了。
“这剧有点像是《茶馆》,但是也压不住的好,第一幕的精心程度比上次的《小井胡同》还要优秀啊!“根本不是一个层次,这剧本是李有思写得啊!不一般……”
“别吵,别吵。马上要开始第二幕了!”
“叮叮叮当当当。”
锣鼓的声音一响起来。
所有人都似乎十分懂事的停止了讨论的声音。
目不转睛看向了第二幕的剧情。
舞台上,福聚德三间门脸上面起来了一座高楼,楼下还是原本的模样,不过多了一个楼梯,算是福聚德兴盛了。
此时距第一幕已过三年。卢孟实的努力下面的福聚德步入鼎盛,新楼落成气派非凡,凭借改良的菜式,新的规矩,还有罗大头常贵的帮忙,生意红透京师。
而且他与玉雏儿渐生情愫,事业爱情似皆顺遂。
不过危机没有结束,股东二少爷变本加厉索要钱财,罗大头因自尊与卢孟实起冲突,对门商号持续倾轧,更有官场势力借机刁难。
卢孟实内外周旋,却难阻裂痕扩大,昔日繁华里已藏衰败之兆。
很快,第三幕中,时间已距第二幕过去八年。此时的“福聚德”表面上依旧声名远扬,但实际上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