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第152章 解放军文艺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解放军文艺奖(2 / 3)

静,但是需要是看得出来高兴的平静,不过你不能太高傲了。”

“这我当然知道,不过对于我来说,什么样的奖都是好奖!!哪有什么高低之分!!”

解放军文艺奖是内部最高的奖励了,在总政里面铁定是比起来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有用的。“那你最近几天好好休息,我先离开了。”

“哎!您老慢走。”

下周三,李有思换上了军礼服。

正常的正式场合是穿着中山装,但是去总政领奖,当然是需要穿上去军礼服。

注意,在裁军之后,军队改制了,部门变了,这个衣服自然也变成了八五式的,其实李有思感觉以前的军装要帅一些。

戴好帽子,在镜子前面又小小的自恋了一会儿,李有思离开了。

总政礼堂。

这里已经围满了人,李有思去了文艺处的位置坐了下来。

看了一圈,安排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头上没毛的中年作家,这不是诺贝尔吗?

“你好,我是莫言。”

“你好,我是李有思。”

两人互相打完招呼,都没有继续说些什么,莫言好像确实是获得了第二届的解放军文艺奖的。和作协的颁奖仪式不同。

开始时全体战士站起来,一起奏唱《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会场瞬间氛围就变得严肃而热烈起来。

等着总政的各大领导上台:“好,今天来总政,大家也知道是为了什么,《解放军文艺奖》自设立之初就是为了鼓励创作军事文艺作品,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

讲话完毕。

文艺奖一般来说,颁奖的第一项是文学类。

“接下来,公布文学类,一等奖《我的团长我的团》李有思、《最后的堑壕》王中才、《亚细亚瀑布》朱春雨。二等奖,莫言的《黑沙滩…”

文学类获奖的十多个人陆陆续续走上了领奖台。

由几位领导庄重的颁奖。

接下来是美术类、戏剧类的解放军文艺奖获奖者……

倒数第二个是:“接下来颁发音乐类的解放军文艺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李有思《军中绿花》,仲昭理作词《我为祖国尽义务》、臧云飞的《一二三四歌……”

李有思再一次走上了领奖台,和臧云飞互相传递表情。

这作品臧云飞自然知道,毕竟卖出去了几十万份的磁带了,宣传作用杠杠的,不获奖才是真的奇怪。“恭喜恭喜,小李同志荣获文学类、音乐类两个一等奖,就这你们老领导不得给你记一个3等功?”“哪有这么容易啊!”

颁奖仪式结束,接下来是选择了几位一等奖获奖者发言,原本也是想要李有思上去发言的,因为李有思获奖的事情都是突然通知,没有时间准备,所以交给了其他人。

最后又是领导讲话。

整个仪式才是彻底散去。

人员慢慢散开。

“恭喜你呀!!”刘白羽拍拍李有思的肩膀。

李有思一个人同时获得两部作品的一等奖还算是难得。

文学、音乐都有贡献,这么看来李有思的宣传作用确实是无比的大。

“老首长。”李有思对着刘白羽敬礼。

光夸我,不落点实际的。

“这几个月,你一直在南方采风,所以我没来得及通知你,你的户籍转到了北平,正式落户了。”“谢谢老首长。”李有思继续敬礼。

我两个一等奖,就给一个奖励?

刘白羽明白他的意思,刻意等慢了一点点:“你的职位确实也该升一升了,来这里的时间是满了一年多了……加上、同时获奖,这种属于有资历了,决定让你成为中级创作员。”

低中高级创作员,其实待遇差距很大的。

中级创作员,待遇和职位都是相当于营级起步,李有思刚刚晋升,自然是相当于营的待遇和职位。“谢谢老首长。”

“虚情假意,下本书继续努力吧。”

几位总政的老干部走过来:“老刘,走出去喝酒。”

“哎哎!走走走,大家出去喝酒吃饭哈!”

刘白羽嘱咐了几句话就离开了。李有思自然自己溜着离开。

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了。

然后下了第一场雪。

《解放军文艺》和几个报纸相继报道了解放军文艺奖,其中重点提了一下:在文学类和音乐类同时获得了一等奖的李有思。

这时候,因为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广的李有思,终于是有人发现了他的“音乐’制作更加有天赋毕竟写小说只是爷的天赋,音乐才是爷的爱好。

巴拉巴拉,解放军文艺奖虽然没全国优秀中短篇那么大的民众基础,但是也让不少读者注意到了。关键是内部的报纸、报道相继报道,再一次加深战士们对于李有思的认识。

某大院,一位领导取了一份《解放军日报》一份《解放军文艺》。

可能部门和李有思不在一起,倒是级别铁定是比起来王传洪、刘白羽要高些的:“又是音乐的,又是小说的,这人是个有才的啊!”

小警卫员说道:“总政下面的全才,昨天文艺处才提上去了报告,准备给他升个中级,有机会是想再申请个3等功的。”

文艺工作者想要获得3等功基本通过获得这些大奖了,不过李有思已经升职了,所以功劳就先放下来。“哦!上次我们两去看的《天下第一楼》也是他写得?”

“对对,我记得呢。”

“那这人又会写小说,又会写剧本……怎么啥都会?”老领导看着这些资料,对于李有思甚为满意,至少是根正苗红,年轻又有能力。

“写剧本、写小说都是文学工作者,应该都觉得差不多,而且这人特有底蕴又内秀,我去总政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