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面的事情,李有思发表去国外的事情,才是更多的普通人能够接受的。
北平的一些深胡同里面。
卖报的骑着自行车过了几圈,“号外,号外!世界第一大报纸,刊登中国作家的文章!”
“《纽约时报》报道二十二岁知名的年轻作家!中国首列!”
“同志给我拿一份。”
“我也要一份。”
这个年代压抑了很久,去年奥运会的第一个金牌给了不少的民族自信,但是又这么几年过去了,经济文学更方面的入侵,导致了自卑的情绪又重新回来了。
《纽约时报》的评论,虽然不说是一下子让整个民族自信提升无数倍。
但是也算是久旱逢甘霖,让渴求信心和荣耀的人们获得了不少的安慰。
体育、文学,至少都有了一些典型出现了,经济也在快马加鞭的往前面赶上去……这么看来时代依旧是欣欣向荣的!
胡同里面的一名戴眼镜的文学青年说道:“李有思同志,不愧是年轻一代的脊梁,能够输出文化,他在我心目中就是第一!”
另一边有人应了一声:“要是他写《鬼子来了》真的是居心不良,还有哪位作家是真的一心宣传文化呢!”
“这两篇评论都写得出奇的好,看的我是热泪盈眶。”
“以后谁骂李有思同志,谁就是往我头上拉屎。”
“那很多了。”
有人激动说道:“李有思就是民族英雄。”
“哎哎哎,别捧杀啊,你再这么说就过了哈,太过了。”
确实很容易过,例如李宁当年获得了三枚金牌,虽然没有许海峰第一枚金牌那么历史性,但是也是一跃成为了体育界的新星。
然后过去了几年,他在第二次奥运会之后失败了,然后回头对着镜头一笑,瞬间引起来了全国的骂声,当场退役。
李有思发表这两篇文章确实是为了让自己塑造形象,这公众人物都喜欢塑造形象,不丢人。第二就是为了增加一点民族自信,但是不可能一跃成为民族英雄。
《北平日报》的消息一下子在全京城都传开了。
姜文和刘小宁几人也凑了个热闹。
三人一同去买了一份《北平日报》:“好家伙,这李同志这手妙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么一下,谁还敢说他什么?”
“这李有思同志写得都是实话啊!”姜文叼着一口烟。
“我也觉得。”
“没想到这么勇敢,畅销作家当众发表文章回应自己的问题。”
“哎!”刘小宁一笑:“这个你们就不懂了吧?这就叫做个性,只要有狂热读者,就能把这些作家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个性。”
王朔就是个性^京圈的全都是个性。
“哎,小宁肘子留一点。”
三人关系好,好到什么程度?关系好到同吃一个肘子,刘小宁吃皮,刘斌吃肉,姜文啃骨头。“姜文别啃骨头了,我们走了,你上课去吧!“
“哎,再见哈!”
姜文继续看着报纸,心中对于李有思的佩服,又上升了一些。
京城的某处军区大院家属院。
还是那位老领导。还是那里的老单位。
他说道:“警卫员!今天的报纸到了没?”
“到了,到了,在这里呢!”
老领导看到了《北平日报》上面的报道,李有思受到《纽约时报》报道。
李有思现在是国内的第一位作家,而且还专门写了一篇评论回应各种差评。
脸颊似乎火辣辣的疼!总感觉是人家故意的。
但是李有思说得也没错,加上现在风向就是这样,老领导咳嗽一声,内心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不说一跃成为李有思的忠实读者,对于李有思原本的偏见在慢慢的转变,至少以后能够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位青年人。
此时小孙女从屋子里面走过来,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这个年代最文青的年纪。
“爷爷,你也看李有思?”
“嗯……哎!”老领导点点头:“看过一些文章。”
“今天《北平日报》里面的所有的报道都是报道李有思的,真的太厉害了!”
“哎,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吧,这个作家。”老领导话不说满,就是点点头。
“这叫有可取之处吗?我觉得他是年轻一代最厉害的作家。”
孙子反驳道:“我感觉韩少功写得比他厉害,”
“韩少功不年轻了!”
“作家哪里就看年龄,我觉得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写得比李有思要好!”
两个孩子在这里吵吵闹闹,老领导耳朵被吵的青疼,摆摆手说道:“别打扰我了,你们去屋子里面看电视!”
“好。”
两人知道爷爷的脾气,说一不二的,立马转身离开。
《北平日报》能够第一时间得知《纽约时报》的消息,那是因为李有思给他们通风报信。其他的报纸其实得知消息之后,也在准备特约评论员开始写评论。
果然,在京城狂热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头版新闻:“看今朝!《追风筝的人》在异国他乡完成文学使命。”
人家走的是高端路线,和《北平文学》的震惊流路子不一样,而且《人民日报》可是要发表去往全国的报纸,自然高端大气些。
因为《追风筝的人》是文学界的事情,所以《文艺报》上面由冯牧老爷子专门写了一篇评论,也述说了这次的文学现象一“《追风筝的人》背叛救赎的普世价值”
剩下的例如《中青报》《魔都日报》《四川日报》《南方日报》……全国各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相继在一个周内发表大大小小的新闻报道,和许海峰斩获第一块金牌一样……
原本在北平有着不小的讨论度,这么多杂志社一同入场之后,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这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潮,开始影响全国的人民。
李有思也将会成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