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划人车的京州老头老太太多了去了。
林琳最讨厌的电影就是《老炮儿》,真没意思。
她既不显摆自己是京州本地人,拿这个作为谈资和优越感,但也不会因此就遮遮掩掩,害怕别人叫自己京爷而掩盖隐瞒自己的身份。
可“京爷”这种带有贬义歧视的事儿对林琳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影响的。
有的客户反而因为你是京州人,天然的不喜欢。
为什么?
因为能找到晟跃咨询的客户,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产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得来的。
别人有可能会对她的户籍存在刻板印象,觉得她不是靠硬实力进入晟跃的。
客户的心理活动大概就是:老子拿命打拼起来的企业,你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和磨炼的京爷踏马的动动嘴皮子就要赚我的钱?
所以林琳自从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开始练习自己的说话方式,严格控制自己不说那种只有京州才用的个别字和词,尽量不带儿化音。
这种练习刚开始很痛苦,毕竟要改变自己多年以来的习惯。
有时候一开口下意识的就想带儿化音。
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林琳并不觉得怎么样,这是为了工作的必要练习。
主要是为了带给客户更良好的服务体验,增加信任感。
其实这一点反而是其他同事更有优势。
“苏组长,联合小组的群建好了,我现在拉您进去。”
“ok没问题。”
苏澄和林琳都互相知道对方,但都没加过对方的联系方式,没那个必要。
也就这会拉群,才加上好友。
其实林琳对邓强也有点意见。
苏澄的办公室,7组参与案件的资格只是一方面。
最能体现邓强有偏向性的,其实还是苏澄负责这次案件处理的审查官职责。
一般来说案件处理是不设审查官的,因为会影响效率。
暂且不说能抓出什么问题吧,光是这个职位的存在,就会让人畏手畏脚,不敢放开了大胆干。
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便要设审查官,邓强也应该选择一个独立于2组和7组以外的同事来监督他们。
现在却让原本就属于七组的苏澄担任审查官,这肯定会失偏颇,无法做到100%的独立观察。
邓强给的理由是:其他组抽调不过来人手,加上苏澄前不久担任过内务部的辅助审查官,有相关经验。
能说得过去,但比较勉强。
所以林琳说邓强是有偏向性的,他向着7组。
但就像她刚刚所说的。
纠结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无所谓。
人家既然当了审查官,他们就老实本分的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就行了。
苏澄询问林琳关于调研的行程安排。
“我和叶组长刚从杜鹃总部回来,跟他们那边对接过了。”
“我们打算先进驻杜鹃的工厂,在生产方面进行一些调研,正好我们组有一个食品相关专业的……同时收集处理行业内的信息……”
林琳把苏澄的问题一一作答。
“工厂在哪里啊?”
“豫州。”
“诶?豫州,那不是我老家?”
“诶?苏组长您老家豫州的吗?豫州哪里啊?”
“北边。”
“哦哦,工厂在南边。”
袁鑫豪对苏澄的发言不屑一顾。
怎么他硬往上套近乎啊。
袁鑫豪说话其实也带一些京州口音。
跟林琳不同的是,袁鑫豪毫不遮掩自己的口音,而且还特别喜欢说儿化音。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户籍冀州,身份证号130开头。
“林组长,咱们去几天啊?”
“大概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苏组长您也去吗?”
“去啊,这几天没啥事儿,另外那边的案件需要我随时就回来了。”
“行。”
苏澄简单跟林琳聊了一会便回到了楼上。
苏澄前脚刚走,后脚袁鑫豪就忍不住开始蛐蛐。
“琳姐,怎么感觉他比你官还大啊,你像跟上级汇报似的,咱们没这个必要吧?”
“你以为呢?审查官也算半个上级了。”
“啥活儿也不干,还分我们的钱……”
“行了,就这样吧。”林琳不想继续说这个事儿,随即开始安排,大家准备准备,我现在去调车。”
苏澄回到办公室。
他刚刚下楼说是套近乎也不完全是,主要是看看林琳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前他听说过林琳处理过很多优秀案件,其中也有不少入典的。
但两人只存在于“知道”层面,没有任何交集。
通过刚刚跟林琳交流,苏澄觉得林琳这个人确实不简单。
他对林琳的印象挺好,但也带来一个问题。
林琳和叶黎一样,能力都很强。
这次的案件,叶黎不占任何优势。
是的。
如果按照段位划分的话,她们都位处化境。
如果按照苏天言的说法,这类人拥有主动进入三阶段状态的能力。
至于袁鑫豪。
苏澄压根没正眼看他,连袁鑫豪大名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2组的人多归人多,但这压根不能算什么优势。
最关键还是要看主帅的能力。
结果两个主帅的能力差不多,林琳和传闻中的那样强,那就很不好办了。
谁能想出来点子,谁能发现未知领域完全看运气。
在实力差不多钱的情况下,叶黎和林琳谁的灵感先出来谁赢。
现在他的思想观念是:不占优势就是劣势。
苏澄不喜欢打逆风局,他已经打了两辈子逆风局。
不过没关系。
苏澄会帮叶黎兜底的。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