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53章 家事家族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3章 家事家族事(2 / 3)

“你怎么回答他的?”

杨秀英轻松的说道:“我说两点:第一,这种的事情要表哥你说了算;第二,我希望他现在好好读书做事,不要想这些。”

这个虎妞可不笨啊!

这里面的道道很多:

首先,杨秀英知道这事要是大表哥不支持,她就是想嫁,陈光聪也不一定有勇气反抗;

其次,吊着陈光聪的胃口,还能显得自己很懂事。

陈光良适可而止,说道:“嗯,你鼓励他是对的,一个男人如果只晓得享乐,也不值得女人依靠。好,下去吧!”

杨秀英试探性的问道:“你不想知道我的想法?”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去吧,以后多激励光聪上进,也提升一下自己。”

杨秀英起身,恭敬的说道:“表哥、嫂子,那我先先去了!”

待她走后,严人美好奇的问道:“你到底是希望他们两人成,还是希望不成?”

陈光良说道:“顺其自然就行,也不会阻止。但光聪不成熟大胆一点,我是不会让他结婚的。”

他之所以培养陈光聪,自然是考虑战争来临时,这个亲弟弟可以成长起来,为家族做出贡献。

严人美说道:“原来光聪喜欢秀英呀,我还说以后给她介绍同学呢!”

陈光良道:“这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都没有想到光聪喜欢秀英那种虎妞!”

严人美顿时笑了起来,说道:“不要乱起外号,女孩子很在意这个事情的。”

陈光良没有反驳。

若是严人美知道,当初杨秀英差点成为自己的原配时,她一定不会站得住了。

香港。

一大早,陈光聪就来到《东方日报》香港分行,拿报纸去送报。

发行部的汪经理,拿出厚厚的一沓报纸递给陈光聪,并说道:“阿聪,这是你,记得每个地方都要送到,漏地方可就麻烦了!”

陈光聪连忙接过,并放在自行车后面绑好,并说道:“明白,汪经理,我一定不会遗漏的。”

汪经理笑着点点头,一眼就能看出是在照顾陈光聪。

当然,他也不知道陈光聪是何方人士,只知道是《东方日报》香港负责人安排的,可能是上司的关系吧!

随后。

陈光聪便骑着自行车,在湾仔区域开始送报给报贩,此时天尚且没有亮,他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报纸送达。

这就是他一天的工作,基本上早上三点半起床,上午七点半就已经差不多完工,随后再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一天工作就算结束。

这份工作是他自己找上门要的,《东方日报》香港负责人知道陈光聪的身份,自然会给予方便。

此时的陈光聪没有保镖,只有一个人送报,他不懂粤语,虽然英语已经会一些,但用不上多少。

“上海佬,又来送报纸啦!”

“昆叔,我係宁波人啦!”

“哈哈,你个宁波佬跑到我们香港来吃饭,搞不懂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沪市多发达呀!”

“香港也很好呀坤叔慢慢忙,我赶着送报!”

“去吧去吧”

从一开始的看不起,几天下来坤叔倒也没有故意刁难陈光聪了,很简单,这小子一看就有点文化,性格也能忍,怎么调侃也不生气。

陈光聪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狭小的马路上,脑海里也在思索一些事情——大哥对香港这个地方很重视,来之前就告诉他一些香港的地理布局之类的,让他来考察,实则也是熟悉这边的环境。

所以在保镖带着他跑了半个月后,他马上让保镖回上海,自己则投靠《东方日报》,找份工作做做,和本地人打交道试试。

“大哥好像就会粤语,可见香港这个地方以后会成为家族的重要地方。”

坚定这一点,陈光聪就做的更有劲了。

送完所有的报纸,陈光聪就会站在报摊附近,观察《东方日报》的销售情况。他的工作比较轻松,下午便是他的自由时间,他会去香港到处逛逛,平常生活则已经是住报社的宿舍。

很显然,《东方日报》在香港的销售,远超过其它外地的报纸。这是因为当初来香港发展之初,总部给予的方针就是——要本土化,招募一些本地人作为记者,采编不少本地的新闻;再加上《东方日报》特有的编辑团队和风格也带到了这边,可谓屡试不爽。

简单来说,就好比是前世的默多克收购英国的报纸,从澳大利亚带编辑记者去英国一样,很快就让报纸起死回生。

所以《东方日报》目前在香港的销量已经突破1万份,属于畅销的报纸。

月底,陈光良带着陆元台、夏高翔、叶熙明等高管,来到‘平安银行大厦’工地。

只见七层高的平安大厦已经落成,目前已经是在内部装修环境,预计的是10月投入使用。

整个工程从买地到投入使用,也不过一年出头而已;如果从开工时间计算,更是只有10个月时间。

建筑采用的也是钢筋水泥,外立面以素色混凝土墙面为主,强调竖向线条,显得简洁利落。局部墙面与角端有装饰艺术元素。

众人走进内部,第一时间考察了金库,这里的金库不算大,但也准备安装一扇三吨重的钢门,安保措施也是相当的严格。

陈光良说道:“这里准备放1380只保险箱,仅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五分之一,还是少了点!”

夏高翔马上回道:“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6300只保险箱已经全部出租去了,自从918、128事变后,上海的保险箱就非常受欢迎。包括北四行也正在筹备国际大厦,到时候也会有大量的保险箱提供。不过我们平安银行大厦的占地面积毕竟小,保险库规模不大,能够自用或少量的出租,已经是很不错了!”

陈光良点点头,确实和大银行不能相比,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存款都是上亿,而平安银行目前的存款才1100多万,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