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58章 昂贵的中环地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 昂贵的中环地皮(2 / 3)

香港华夏银行的郑铁如,势必有着‘不一样的心思’。

严宽点点头,说道:“这倒是有可能”

不过陈光良并没有将郑铁如放在心中,6000万的存款,那是储户的资金,香港华夏银行的资产值不会有他充裕。

另外一边,郑铁如也在观察陈光良,两人是认识的,所以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很快,拍卖会开始。

拍卖师:“.港岛中区大会堂旧址,面积1.4万平方尺,起拍价是277.8万港币,每口叫价不能低于2000元。现在,请大家出价!”

随着拍卖师的敲打,下面的众人纷纷喊价!

陈光良并没有率先出击,毕竟重要人物都是最后出场。

他倒是想起前世的一些事情,据他了解,后世香港官地拍卖会出现一种情况——超过底价的四成,说明地产属于旺盛;超过底价的六成,说明地产非常旺盛;超过底价的七成,那已经是香港官地拍卖会的极限。

但陈光良拍卖这幅地皮,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也有家族的‘风水问题’、‘香港地位的问题’。

所以,他还真是势在必得。

“315万”

很快陈光良便加入拍卖,一时间引起大家的纷纷关注。

“316万”

“318万”

一时间,这幅地皮的价格飞涨着。

此时的郑铁如,也在思考着,他现在不看好国民政府,所以很担心国民政府将香港华夏银行掏空,他更希望为香港华夏银行保留实力。但他毕竟不是这家银行的所有者,如果总行派人前来,他也只能装病之类的躲避。

但如今有个机会,那就是拍下这幅地皮,后续再斥巨资为中银,打造一幢豪华的总部中心。这样一来,香港华夏银行的资产相当于是香港的固定资产,是没人可以挪走的。

他看了一下,场上的竞争者,无疑是陈光良、何东最有竞争力,脸色也凝重起来。

陈光良家族的财富,一直有个谣传——据说拥有1000万美金(看不起谁),而何东更是香港的首富,当然此时香港首富应该算是陈光良家族了。

“360万”

伴随着陈光良喊出一记高价,在场的人纷纷惊讶起来。

何东看了一眼陈光良的方向,又看了一样郑铁如的方向,最终还是摇摇头,表示放弃。如果没有陈光良,他会选择继续和郑铁如喊价,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了。

接下来,便是陈光良和郑铁如的喊价。

两人之中,陈光良的脸上总是带着平静的表情,似乎喊价多少根本不关心,只是在意这幅地皮。

所以前世这幅地皮被郑铁如以374.5万拍得,而如今到了380万以上,两人还杀得天昏地暗。

“416万”

当陈光良喊出这个价格时,郑铁如终于知道,他斗不过陈光良的。虽然是公款,但如果他继续下去,只会便宜港府,另外事后他也会被人诟病——拿公款不当钱。

而‘416万’的价格,现场的参与者忍不住纷纷鼓掌,这简直是对香港地产最大的证明——他们拥有的地皮,也是值钱起来。

“416万第一次”

“416万第二次”

“恭喜9号,成交”

陈光良也终于松口气,这tmd比当年沪市的地皮还贵,104万美金购买两亩出头的土地,这个价格也是上天了。

更何况,如果考虑修建一流的商业大厦,这个地盘怕是要投资200万美金,也就是800万港币左右。

但不管咋说,总比将钱放在银行账户上,冷冰冰的好。

“恭喜陈先生”

“多谢郑先生手下留情”

“哪里哪里,财不如人而已”

事后,大家也是客气一番。

第二天,香港的报纸就刊登了‘官地拍卖会’的新闻,其中陈光良和郑铁如的激烈竞争,无疑是焦点。

与此同时,香港地产也正式踏入旺盛阶段。

实际上在事前,香港油尖旺的住宅地皮,就已经高达30港币每平方尺,比1945~1946年翻了2倍。至于住宅楼面,价格也在20~30港币每平方尺,一套住宅基本在2.5万左右,一幢四层唐楼要价10万以上。

而目前香港已经可以‘分层分期’销售,但由于环境的原因,目前主要是‘分层销售’,‘分期销售’尚未成为主流(有,但是少)。

陈光良看完报纸,随即淡然的放下。

这幅地皮,他准备建成香港第一高楼,差不多是15层左右,超过目前东亚银行的14层,和汇丰银行的13层。

慢慢建,五十年初建好就行。

“老板,这是长江地产最近两年购入的地皮地盘的记录和汇总。”

长江地产的两位副总经理严宽、吴新河,连袂走进来,两人一个负责建筑和地产,一个负责财务和会计,是陈光良的左右臂。

陈光良说道:“嗯,怕是比计划超过不少钱!”

“是的”

1945年9月,长江地产已经买下战后的第一个地盘,一年后的1946年9月,完成目标不到70%(100万平方尺或700幢楼的占地面积);从1946年9月开始,香港地价便大涨起来。

当以当初预计的1000万港币,是远远不够的。

陈光良看了一下汇总,果然,一共掉了1600万出头,相当于400万美金。

而原本建筑费预计的350万美金,也因为1946年全球资产升值,而也显得不足。

相当于,长江地产战后要投资900万美金。

但取得的成果也是相当大的,目前香港最大的地产持有者,即将为香港5万人左右提供住房(5000层左右),想想就够吓人的。

吴新河在一旁汇报道:“自己拿缺口还差300万美金,一部分是从收租里支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