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73章 和英资的较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3章 和英资的较量(2 / 3)

“试试吧。”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名片上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那边传来陈光良沉稳的声音:“喂,哪位?”

“陈生,我是霍英栋。”霍英栋的声音有些发紧,“有件事,想跟您聊聊——关于星光行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陈光良温和的声音:“霍生,别着急,慢慢说。我对星光行,也有些了解。”

霍英栋握着听筒,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在被英资逼到墙角、被股东委婉拒绝后,这句“慢慢说”,竟成了他连日来听到的最温暖的话。他定了定神,开始讲述星光行的困境——从租予中艺被施压,到租客退租,再到置地的苛刻条件,每一句话,都带着他这些天的挣扎与不甘。

“我知道这是个麻烦,但星光行的地段,是真的好。”霍英栋最后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陈生,长实……有没有兴趣,接下这栋楼?”

电话那头,陈光良的声音传来:“霍生,明天上午,我在长实办公室等你。我们见面谈,带上星光行的资料,详细聊聊。”

霍英栋带着星光行的资料走进办公室时,陈光良正站在落地窗前,看着中环的建筑群。

见他到来,换上客气的语气。

“陈生,这是星光行的详细资料,包括股东结构、贷款情况,还有英美施压的具体条款。”霍英栋将资料放在桌上,语气带着几分忐忑,“我已经让律师去美国驻港领事馆询问,若买家是长实,星光行和我能否从黑名单中剔除——毕竟,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陈光良转过身,拿起资料翻了两页,嘴角扬起一抹深意:“霍生,你放心,关于领事馆的态度,我已经提前沟通过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霍英栋,“这是美国领事馆昨天晚上给我的回复,明确表示‘若星光行由长实收购,你将不再列入限制名单’——我和美国的关系,还算很不错!”

不仅仅是环球航运在美国运输的贡献,更有陈光良多年来的美国政坛经营。当然,美国人最近在打仗,对香港也是颇为依赖,那自然也绕不开陈氏家族。

霍英栋接过文件,看到上面的官方印章,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接着,陈光良目光落在地图上的置地物业,语气带着坚定:“其实,我决定接盘星光行,还有一个原因——怡和在香港地产界垄断太久了,中环、尖沙咀的核心地段几乎被他们包揽,这次正好借星光行,敲一敲他们的傲气。”

霍英栋恍然大悟,原来陈光良的布局远不止“救星光行”那么简单,而是借着这场收购,正式向英资地产巨头宣战。

“那收购价格……”他试探着问。

“4300万港元,全款支付。”陈光良语气笃定,“其中1000万用于偿还汇丰银行的贷款,剩下的3300万按股东持股比例分配——你能拿到825万,比置地的报价多了近300万,其他股东也能有不错的收益。关键我们是现金!”

这个价格远超霍英栋的预期,他激动地握住陈光良的手:“陈生,多谢!”

“都是华人,互相扶持是应该的。”陈光良笑着摇头,“不过,我们要尽快签约,避免夜长梦多——置地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如今他的势力,英国人只有拉拢的份,不可能为了这事和他撕破脸。

反倒是三个股东,才是不定因素。

“没问题”

约翰凯瑟克坐在主位,脸色铁青地将星光行的收购公告摔在桌上。

纸张划过红木桌面,发出刺耳的声响,会议室里的高管们都低着头,没人敢说话——长实以4300万港元收购星光行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英资圈炸开了锅。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陈光良敢接盘?为什么美国领事馆会同意?”约翰凯瑟克的声音带着怒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花了那么多心思,联合英美施压,就是为了以低价拿下星光行,现在倒好,让长实捡了个便宜!”

威廉佩利站出来,语气带着不甘:“凯瑟克大班,我们之前的计划没问题,只是没想到陈光良的能量这么大——他不仅搞定了美国领事馆,还能拿出4300万全款,显然是早有准备。不过,我们还有机会反击。”

他凑近约翰凯瑟克,压低声音:“香港电话公司我们持股10,是名义上的大股东。之前我们能用‘断电话’逼退租客,现在照样可以——只要放出消息,说租星光行的商户‘可能无法安装电话’,就算长实收购了大楼,也没人敢租,到时候他们只能看着星光行空置,损失惨重。”

约翰凯瑟克皱起眉头,手指敲击桌面:“可陈光良是英国册封的爵士,这次又帮港府稳定了社会舆论,港府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他总归是华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威廉佩利语气坚定,“我们先吓吓他,要是长实服软,说不定能让他们把星光行低价转给我们;就算不成,也能给其他华人企业一个警告——别想着和英资抢地盘。”

约翰凯瑟克沉默片刻,最终点头:“好,你去安排,注意分寸,别闹太大。”

“听说了吗?租星光行要断电话!”

“又是置地搞的鬼吧?之前霍生就是被他们逼得没办法才卖楼的!”

清晨的香港街头,小贩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香港电话公司“可能不向星光行商户提供服务”的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大街小巷。

尖沙咀的商户们看着星光行崭新的“长实集团”招牌,既心动又犹豫——谁都想租下这处黄金地段,可没电话,生意根本没法做。

长实集团总部里,陆孝清拿着报纸匆匆走进办公室:“董事长,谣言已经传开了,有几家原本有意向的商户,已经打电话来说要再等等。置地这招,真是阴损!”

陈光良却显得格外平静,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