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拿着介绍信,片刻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往了位于京郊的龙国核能研究所。
研究所的门禁森严,远不是海军装备所能比的。
门口站岗的士兵荷枪实弹,眼神锐利得像鹰隼。
陈星递上介绍信和自己的证件。
经过层层通报和核验,他才被允许进入。
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研究员接待了他。
“陈星,跟我来吧,刘所长在办公室等你。”
陈星跟着研究员,穿过几道厚重的防护门,来到一间略显简朴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鬟铄的老者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
他便是龙国核能研究领域的泰山北斗,刘长青所长。
“所长,陈星到了。”研究员轻声说道。
刘长青抬起头,目光如炬,在陈星身上扫了扫。
“你就是陈星?”
声音不高。
陈星立正站好:“刘所长您好,我是陈星。”
刘长青点了点头:“周云涛那老家伙,在电话里已经把你小子的情况跟我说过了。”
“他说你对核能很感兴趣,想来我这儿取取经。”
陈星谦虚道:“是的,周老抬爱,我希望能有机会向各位前辈学习。”
刘长青嘴角微微一撇。
“年轻人有求知欲是好事。”
“不过,核能研究,可不是看看书,听听课那么简单。”
“那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陈星认真点头:“我明白,刘所长。”
刘长青指了指旁边一间锁着的大门。
“那里是我们的资料室。”
“里面有不少我们研究所历年来积累的设想,还有一些早期核试验的原始数据和图纸。”
“虽然很多是已经过时,或者被证明不可行的东西,但对你了解我们国家核能发展的历程,或许有点帮助。”
“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可以随意查阅。”
陈星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谢谢刘所长!这……这太宝贵了!”
他心中狂喜。
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有了这些真实的、可以公开查阅的资料作为掩护。
他从系统中获得的那些超前知识,就有了更合理的“来源解释”!
以后就算他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想法,也可以说是从这些故纸堆里“汲取灵感”,“触类旁通”嘛!刘长青看着陈星那副喜不自胜的模样,淡淡说道:“别高兴得太早。”
“那些资料,能看懂多少,能领悟多少,全看你自己的本事。”
“遇到不懂的,可以问那里的研究员,但别指望他们手把手教你。”
“我们这里,每个人手头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忙得很。”
陈星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绝不打扰大家的工作。”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星几乎就“长”在了核能研究所的资料室里。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泛黄的图纸,分析着那些复杂的数据。
从最基础的链式反应原理,到不同堆型的设计思路,再到各种材料在辐射环境下的性能变化……系统灌输给他的知识,虽然全面且先进,但很多都是未来的技术成果。
通过这些真实的文献资料,他才逐渐了解到当前龙国核能技术的真实水平和发展脉络。
很多他以为早该成熟应用的技术,在这里,可能还仅仅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连影子都没有。这让他对“伪装”和“合理化”自身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期间,刘长青也偶尔会过来看看他。
这位老所长似乎对他这个“关系户”并不怎么上心。
有一次,刘长青看着陈星面前摊开的一堆关于小型化反应堆的早期设想图纸,皱了皱眉。
“小陈,我听说你小子,是想把核动力用在航母上?”
陈星放下手中的资料,恭敬地回答。
“是的,刘所长,我个人认为这是未来航母发展的必然趋势。”
刘长青摇了摇头。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也要切合实际。”
“在航母上采用核动力,简直是天方夜谭!”
“目前全世界,恐怕也只有白头鹰那边,凭借他们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才能勉强做到。”
“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结果。”
陈星默然。
他知道刘所长说的是事实。
刘长青继续说道:“而且,我听说你小子,隔三差五就往外跑,时不时就离开研究所。”
“搞科研,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
“我们这里的很多研究员,为了一个课题,在戈壁滩的地下基地一待就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不问世事。”
“你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能学到什么真东西?”
陈星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愧色。
他知道刘所长对他有些不满。
确实,比起那些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核事业的科研前辈们。
他这种时不时还要兼顾红星科技和海军装备所事务的“学习”方式,的确显得不够专注,不够“格”。不过他没有过多解释。
有些事情,解释了也没用。
他总不能说自己有系统吧?
那刘所长怕是会直接把他当成精神病给送出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星感觉自己对现有核反应的基础理论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系统知识与现实技术的对接,也基本完成。
他找到了刘长青,提出了告辞。
“刘所长,这段时间多谢您的关照和研究所提供的便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打算先回红星科技处理一些事务。”
刘长青看着他,眼神依旧平静。
“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