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这边不知道他安排正房去港岛的事情?
肯定知道。
可是你外公却总是想着隐藏···
你在港岛应该知道沪上rong家,他家就比你外公聪明的多····”何雨柱语重心长,这是他对儿子为数不多能做的教导。
何兴华认真的听着何雨柱的教导,深知何雨柱说的事情里面,有很多的错误。
比如他最早投资的那个公司某软,现在做的‘编程语言工具’,说白了,某软现在只是一家小的供应商。
但何雨柱却说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发,很有市场前瞻性,将来这片市场是无限大的。
这话就让何兴华有点头皮发麻了。
因为他的合伙人盖茨,现在脑子里真有那个想法,但在公司里都还没宣布。
只是他们三个合伙人之间的闲聊探讨而已。
这个年头,甚至到新世纪刚开始的几年,互联网的创业,还是更注重内容的。
不像后世那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了砸钱游戏。
选择一个赛道,然后就是拉几个大资本一起投资,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亿的砸下去。
利用资本的厚度,把某个地区的小生意人,全部搞垮。
然后,那些公司再两头吃。
那已经不是互联网玩法,而是资本玩法了,也就是披着一张互联网的皮而已。
而现在的计算机创业,那是真正的创造东西,改变世界。
关键何兴华知道他爹是什么人。
他承认,他爹做菜是很好吃的。
但说到商业世界,何雨柱有些说法,其实很幼稚。
何兴华对他外公娄半城在建国时的选择,也有自己的看法。
作为娄晓娥的接班人,他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成长。
很多事情,他虽然小,但已经专门系统的研究分析过了。
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娄半城当初选择留下来,不论选择什么路,那都是会以悲剧收场。
沪上rong家那种只是个例。
哪怕娄半城照搬rong家,也不一定能做好。
也没别的,娄半城的发家史,可是比rong家脏多了。
小日子时候,光头时候,娄半城要是不跟那些人,认真配合。
他根本就是在四九城活不下去。
沪上rong家靠着面粉厂起家,好歹还涉及一个民生上面。
并且解放前,沪上一帮民族商人,也的确跟洋鬼子们以生意的方式斗争过。
而娄家是以轧钢厂发家,生产出来的钢铁,有几个普通人能用上?
所以从一开始,娄半城就带上了原罪。
但他还是认真的在听何雨柱说这些事。
他享受何雨柱关心他的样子,并且何雨柱说的很多话,虽然有些异想天开,却是很有启发性。
何雨柱跟他说的最多的,还是互联网那块。
这该是何雨柱最不了解的一个行业了。
但他却是让何兴华盯着网络交流以及移动通讯这两块。
何雨柱说的很是斩钉截铁,就好像他认定了这两个大行业,会细分出很多的商业赛道,会孵化出很多的商业巨头。
每当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何兴华都恨不得带个速记员,把何雨柱的每个字都记下来。
他妈特意叮嘱过他,如果发现何雨柱脸上洋溢着一种对未来幻想的神态,跟他说起某些事的时候,让何兴华一定要认真记下。
说不定那些话语里就藏了财富密码。
其实就是何雨柱在想前世那些发展的时候,很习惯眼神微眯,昂首望天,不然他想不起来。
但何兴华更享受亲子时光,所以他只能凭脑袋记这些。
爱说话的人,如果遇到一个会倾听的好听众,那就会超常发挥。
就像现在的何雨柱说到马上就要开始的改开,他脸上也是洋溢着光的。
何雨柱说道:“···改革是肯定的。
自从化肥制造落地以后,粮食产量肯定会大幅增加,
而人口也必然的要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人只要肚子一吃饱,那各种胡思乱想就来了。
所以改开后的头二十年,必然是解决十几亿百姓的吃穿住行的问题。
这上面就是未来二十年的蓝海赛道。
····
解决了吃穿住行,那立马就有精神享受上的追求。
到时候能怎么办?
这么多人口,每个人都去各地旅行,那也不现实。
所以,谁要能研发一种,成本不是太大,又不会让社会产生负担,而且能把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限制住的‘游戏’,那这门生意,就必然成功。
比如说聊天,····”
何雨柱说的很散乱,让他说的过于仔细,也是为难他。
但这些对于何兴华来说,肯定都是细糠。
何兴华带着炙热的眼神,对着何雨柱说道:“所以爹您让妈做贸易,做地产。
就是为了让她吃这头二十年的发展红利?
听说咱们这边能一次性采购十几套五十万吨甚至百万吨的尿素制造设备,也是因为爹您在石油上,让上面挣了钱。”
这熊孩子,啥大实话都说,整的何雨柱都不好意思了。
何雨柱摸摸鼻子,还是很诚恳的说道:“在社会的发展上,个人能起到的作用,是很微不足道的。
不要把自己看得多重。
上面就算没我,那十多套设备,还是会采购。”
改开后,第一时间就是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
后面常说,因为承包到户,激发了积极性,所以让粮食产量倍增。
这肯定是对的,
但要是没有老一辈缩紧裤腰带,饿着肚子,在两三年前,引进十几套大型化肥生产设备,解决肥料的问题。
这个想要倍增,也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情。
所以何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