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126章明成祖朱棣
【今日话题:明成祖朱棣。】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朱高炽、朱瞻基。】“凡四方万国之人,罪无大小悉已赦宥,若兀良哈官民敬顺天道,许令改过自新,仍前朝贡,听往来生理。”
朱高炽告诉身边的大臣,如果不宽恕周边国家的罪行,这些国家的人没有容身之地,将来就会成为边患。
所以他决定派遣使者向多次袭边的兀良哈送达敕书,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前来朝贡。
与朝臣商议定下对兀良哈的敕谕时,朱高炽忽闻天有异象,连忙在左右的搀扶下走出宫殿。
见到天幕之上,赫然有着"明成祖朱棣”一词。吴氏诞下皇子,取名为朱祁钰,不久后,朱瞻基封吴氏为贤妃。去年皇长子朱祁镇出生,朱瞻基喜出望外并大赦天下。今年二月,他就将长子立为皇太子,并在三月初一改立太子生母贵妃孙氏为皇后。
“陛下!天有异象!”
朱瞻基不喜异象之说,但见太监诚惶诚恐之态,还是移步走出贤妃的宫殿。竟是这般天象?!
多次陪同太宗皇帝征讨蒙古的朱瞻基迅速冷静下来,并很快就看到次子朱祁钰之名。
心中大震之时,朱瞻基迅速查看声誉榜,在徽钦二宗附近找到了长子朱祁镇的名字。
朱瞻基:”
【聊天群发言权限已发放。】
秦念已经做好了今天大规模答疑的准备。
明朝的很多争议都在朱元璋的话题说完了,这就导致朱棣话题能聊的争议不多。
她看了眼群成员,发现朱允坟还在嘉宾组。也对,朱棣的话题,朱允炫当然算是相关皇帝。【朱元璋:明成……祖?】
朱元璋看向太子,神色莫名。
朱棣冷汗瞬间就冒出来了!
他不知道这个"成祖”是自己的过错,还是后世子孙擅作主张,以至于无法作出辩解。
在太子朱棣只能期望未来的自己给出合适的解答时,却见某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秦皇已经先一步拱火。
【秦念:很奇怪吗?朱棣的皇位是他凭本事抢来的,又不是你给的,称祖怎么了?】
【朱元璋·……)
皇帝朱棣此刻也是冷汗直冒。
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作答,就是因为他正在质问太子朱高炽,怎么能给他起这种庙号!
他分明应是太宗!
太子朱高炽也早就是满头大汗。
他也不知道父皇的庙号怎么会是“祖"?
【朱棣:朕绝无此意!朱高炽,你怎么给朕定的庙号?!】问太子朱高炽无果,朱棣立即质问皇帝朱高炽。【朱高炽:父皇,儿臣定的庙号是“太宗”,并非"成祖”!】三个时期的朱棣同时松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天幕是怎么回事,既然朱高炽确定庙号是"太宗”,问题就不在他身上。
难道是天幕出错?
朱高炽此时还不明白天幕是怎么回事。
但多年太子生涯,让他在皇祖父和父皇的先后发声后迅速作出正确的回答。【朱瞻基:父皇为皇祖父所定的庙号确为“太宗”,不知天幕为何书为“成祖″?】
朱瞻基第一时间怀疑的是天幕本身。
如此诡谲之物,其目的若是蛊惑百姓,则必生大乱。【秦念:还能是因为什么一一当然是你的不肖子孙给朱棣改了庙号。】“是朱祁镇所为?”
天幕显示违反规则二,朱瞻基这个反问未能现于上方,仅出现在下方的小方框之中。
朱瞻基令人急诏重臣入宫,同时他也命锦衣卫即刻前去护卫太子及二皇子。【朱棣:不肖子孙为何要改朕的庙号?!】【秦念:因为他不肖。】
【朱棣:……)
好有道理,以至于朱棣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不肖子孙,即不像祖宗、父辈的子孙,亦指违背先辈遗志的子孙。【秦念:某个明帝无后,由堂弟继位。堂弟为了将亲爹放进太庙,就先给你改成了成祖,再把皇后塞进太庙给自己占位置,提前把某个倒霉蛋给扔出了太庙,以确保他亲爹不会被挪出去。】
无后的明帝是明武宗朱厚照,年号为正德。他的堂弟是明世宗朱厚熄,年号为嘉靖。
秦念认为嘉靖改朱棣的太宗为成祖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朱棣作为藩王即位,被奉为成祖之后,嘉靖就可以说自己是效仿成祖,直接以小宗代替大宗,而不是入继大宗,这样嘉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祭祀亲爹。
二是降低让皇后占位置的难度。比起把朱棣祧出太庙,将朱高炽祧出去的难度可低太多了。
《明实录》记载:“朕孝烈皇后淑德懿行,久正中宫,比缘内难,球朕于危,厥功大焉……惟是太庙九室皆满,正义即当奉仁宗祧。盖后位即朕之位序也,今且藏主于皇她之侧。”
所谓的"球朕于危",指的是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是方皇后救了他。【朱高炽……)
看到这六个点,朱高炽猜到自己就是那个被扔出太庙的“倒霉蛋”。不肖子孙竟能不肖到这般地步?!
既然是自己被祧出太庙,那么根据字辈往下数,加上是兄弟即位,这个不肖子孙一一
朱厚照?
还是朱厚熄?
【秦念:由于“成祖"的缘故,朱八八,后世有些人认为你朝也属于二世亡国,燕王朱棣篡位后的明朝应该叫做燕明。】【朱元璋·……)
朱元璋现在觉得手痒。
若不是十日前的天幕让他性情平和许多,现在他就该好好教训老四。好一个燕、明!
至于为什么平和一一
一是祖训治国的失败让朱元璋得以深刻反省。二是十日时间,前两百万额度的国债就已被豪富买空,还有更多权贵豪富请求购买国债,已无需担忧钱荒。
三是翻阅了太多的请罪上书,被气得已经没脾气。仅京官的巨额赃款就足以让今年的明军满饷,而地方官员的请罪上书还在纷至沓来,主动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