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75章 番外
马车内,光线微暗,车轮碾过青石路的声响缓缓传入车厢。这么长时间没见哥哥,令颐激动得语无伦次。她不停跟颜彻讲这段时间同文馆的事,当初如何争辩,如何得到大家的支持,学子们又如何行动。
颜彻静静听着,末了,微笑颔首。
“妹妹做得很好。”
他侧过头看她:“禹王案已近尾声,后续只需维持新法,根基便算初步稳固。”
“此番,多谢妹妹。”
“哥哥也辛苦了,完成了这么了不起的大事!”令颐忽然商雪湄的话,犹豫片刻,问:"哥哥,那个…雪湄姐姐呢?”“送她回扬州了。”
颜彻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此后如何,是她自己的抉择。”令颐点点头,忽然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车厢内一时陷入沉默。
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袖下的披帛,细腻的布料被揉出细褶。先前鼓足勇气的告白和哥哥那句"不能答应"同时涌上心头,让小姑娘有些心烦意乱。
哥哥他会不会…并无此意啊?
颜彻的目光掠过她攥着衣服的手指,未发一言。马车停下,令颐敛起心神,轻声道别:"哥哥,我到了。”她弯腰下车,站稳后却见颜彻也随之而下,站在她身侧。“哥哥?”
“一直未曾正式拜会,今日理应当面一见。”令颐没多想,兴高采烈领着哥哥进去了:“太好了,爹娘一直说想见见哥哥呢,哥哥快跟我来!”
正厅内,姜朔与虞氏听到下人们来报,皆露出惊讶之色。虞氏蹙了蹙眉,之前令颐为了此人当众悔婚,颜彻之名在她心中已与麻烦无异。
姜朔劝道:“终究是要见一见的,避而不见,反显我们局促。”虞氏嗔了他一眼:“谁说不见了,又不是我们欠着他的。”厅中相见,姜朔先行客套,言辞间不乏对其新政的认可。“浔之的新法利国利民,当年便知你非池中之物,可见我当年眼光不俗啊。”
颜彻微微欠身:“老师过誉,其间艰难,还好有令颐多方支持,替我减了不少阻力。”
虞氏仍是语气微冷:“颜大人新政繁忙,这么今日有空假莅临寒舍?”颜彻神色未变,直言来意:“自然是有一事相求。”他停顿一瞬,声音清晰落下。
“晚辈今日,特来求娶令颐。”
话音落,满室俱静,就连令颐也愕然抬眼,惊讶得忘了呼吸。颜彻一字一句道:“我视令颐如同自己的亲妹妹,可是这么长时间来,情愫早已越界。唯愿此生能护她周全,永不相负。”虞氏倏然起身:“颜大人,你与令颐生出此等悖逆之情已是逾矩!我们念你多年照拂,未加追究,你竞然还想求娶令颐?”“母亲!”
令颐急急出声,“是我先心动,哥哥绝非是你想的那样!”颜彻踏前一步,将所有目光引回自身。
“是我动了心思。”
他承得干脆,“一切责难,我愿承担。”
“我颜彻在此立誓,今生今世,唯她一人。”姜氏夫妇怔在原地。
虞氏满脸惊疑:“你是说,你只娶令颐一人?不要任何侍妾?”“是,唯有她一人,足矣。”
姜朔率先回神,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深知以颜彻今时之势,若用强权,何事不可为?此刻肯放下身段,以晚辈之礼郑重求娶,已是给出了极大的诚意与尊重。更没想到的是,他竟愿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虞氏仍难接受,但言语已经有所松动:“可是,你毕竟年长她八…”姜朔见状,顺势缓和道:“年岁并非桎梏,浔之沉稳持重,正好包容令令的孩子气。莫非你还担心他护不住我们令令?”虞氏未再言语,只是仍是眉头深锁。
颜彻目光诚恳:“世母放心,我必竭尽所能珍爱令颐,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令颐也揪着母亲的衣袖,眼巴巴地望着,眸中满是恳求与期待。虞氏看着眼前这对璧人,一个权势滔天却为她女儿低下头颅,一个满心满眼都是情意。
她终是长长叹了口气。
“我并非不想让女儿觅得良人,一生喜乐。”她带着些许无奈:“只是,我们夫妇一直将你视为令令的兄长,骤然听间……你们两情相悦,一时有些难以转圜。”
她看着女儿急切的小脸,牵住她的手。
“令令从八岁开始就离开了我们,我们一直觉得亏欠她,尤其是在婚事上,总想着弥补当年的遗憾,让她一生幸福快乐。”“现在看来,我们想弥补的,不一定是她想要的。”令颐眼眶红了:“阿……”
虞氏朝她释然一笑。
“既然如此,便好好商量婚事吧。”
令颐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怔住了。
当她意识到母亲这话的意思时,一把抱住母亲:“太好了阿娘!”众人相视而笑,脸上皆是喜色。
大
颜家与姜家定亲的消息如同在已渐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再度让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热议程度,甚至盖过了此前新政带来的种种波澜。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无人不在议论这件婚事。
大家的震惊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那位不近女色、冷峻得不似凡人的内阁首辅颜彻,竟然要娶妻了。单单是这件,就已足够骇人听闻。
二是,他求娶的对象,竟是多年来和他兄妹相称的姜家二小姐姜令颐。这重关系,立刻让人联想到不久前那桩轰动全城的淮容侯府退婚事件。一时间,所有线索被串联起来,一出声势浩大、缠绵悱恒的精彩大戏在众人脑海中补全。
“难怪!难怪当初姜家小姐宁可得罪侯府也要当众悔婚!”“原来如此!竟是首辅大人早已心仪义妹,这才出手搅黄了妹妹的婚事?”“这可是活生生的话本子啊!位高权重的兄长,竞是蓄谋已久!”诸如此类的揣测和香艳离奇的故事版本迅速传开。不仅市井民间,朝廷官员们闻此消息亦是震惊不已。此时的朝廷,历经颜彻数月来的铁腕整治与新法推行,已驱散了不少沉疴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