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186章 质变,量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 质变,量变(2 / 3)

起了钓鱼的兴趣。

显然,如果自己全力以赴在雍南调兵应对,这两名雍州吴天将领就知难而退了。

而自己如果过于认真的话,自己也就被拖住了。而如果自己刚好安排得恰到好处,那么这两条大鱼会不会就来主动进攻呢?

宣冲:现在我方主力不能乱动。

宣冲知晓自己把大爻诸多世家得罪得干净,非常遭这些世家子弟们恨。如果自己跑到派地控制区外,会遭遇到各种里应外合!此时在远离辰州之外的地方开战,“人和”这一项自己是不占的。

所以在派地的“时代升级”没有完成前,并不准备在雍州大幅度扩张。

雍州和派地不同,派地相当于是搞过一轮“农乡革新”的。世家大族们都已经被拆了,而雍州之地,乡土还是宗族结构,自己一旦打下来,维系占领的成本太高了。

雍州就是一块战略缓冲区。赵诚甚至可以把昊国内部那些反对自己的力量放出来,和武家纠缠。而宣冲则是确保对面不可能一波冲到自己派州核心区。

宣冲摆了摆手,“关注一下东边吧,夏州是大决战的地方,我们得做准备,接收逃难的百姓。”…武小雀:让我看看对家做啥?…

天佑历4年5月,夏州之战开启了。赵诚安排的四路大军出动了,每一路的核心战斗人员是两千左右,大军交替进入了夏州,攻伐开始了。

能让赵诚用兵技巧完全展现的机会是很难得的。于是乎,在派州的总参谋处内,宣冲领着武俱往,武锐,武再等人进行分析。

在这场大战中,吴军一方,最先突击到关键点的是一支轻骑部队;这支部队从西侧的道路穿插,如同穿针引线一样抢过渡口,突袭了粮站。

随后赵诚的西路部队跟着这条线进军,他的进攻速度非常快,八日之内攻灭了六个县城。

虽然消灭的大爻军马不多,但是隔绝了派州方面获得夏州的消息。显然赵诚现在是不忘防着自己。宣冲是在半个月后,才知道赵诚的三路大军的多寡。甚至一些军事中关键信息,宣冲半年后都没搞清楚。比如说每支军队的“玉狮”、“巨俑”;以及“巨炮”、“巨鸾”这样军械的信息。

宣冲不禁感慨,自己的谍报体系都已经如此完善,赵诚都能把战争迷雾开到这种程度。

这意味着,即使是宣冲现在想要插手夏州之战,也面临着巨大信息空白。

六月,宣冲在士官组织的参谋会议上说道:“打赵诚就不能用一支部队来穿插,因为单支部队穿插,保不准会撞到铁板;一旦被拖住那就全军覆没。打他得整体压上去,调动十万以上部队在各条战线上都贴上去,才能获得其所有兵马的综合情报。”

因为在参谋会议上,是由己方士官武再兴提议,派遣一支部队去断掉赵诚节点的。

然而这个提议被宣冲否决了,宣冲在沙盘前对武再兴:“信息不全,你怎么知晓对面是他弱点,而不是伏兵呢?”

赵诚现在对武飞的印象是“滴水不漏”,武飞对赵诚的印象则是“虚实不定”。

宣冲:这家伙可是最顶级的调度大师,是能把对手兵力引得团团转,而后一棒子插在最致命点上的家伙。

…双方都相互写信和平问候…

天佑历4年6月。作为唯一能够制衡赵诚军事集团的武家军,并没有大规模出兵救援,仅仅是派遣了上千骑兵,进入夏州交战区域外围,接走几千户民众。

这给大爻群儒们找到开骂的机会。纷纷批判武家军世受国恩,国难当头却按兵不动的险恶用心。宣冲:这帮兵事外行们总带着一种“各路兵家会按照他们设想中狗咬狗,最后同归于尽”的天真想法来看待战争。

他们这种想法,宣冲理解。如果兵家之间没有狗咬狗的剧情,他们这些满腹“才华”的家伙,又怎么能执行他们胸中的奇谋呢?

六月,苦苦守住了一个月没有得到援兵的夏州主城,被巨大的兵俑撬开了城门,吴军蜂拥而入。赵诚在营中收到了来自夏州外围武家军接应百姓和大爻溃兵的消息,点头道:“嗯,他一直在看着我们赵诚大赏全军,有战功者赐爵,封食邑,夏州河曲膏腴尽封。

夏州之战结束后,宣冲安排人员拿下了夏州西部边境三个小城池,与其说是夺,倒不如说这是三座城主动开城投效了武飞。

这三座城池内的守将们之所以投降,其实内部有两个雍州人起到了作用。在吴军大军前来破城前,他俩劝说夏州西边的守将不如在武家这边卖个好价钱。

宣冲给予了自己这边千夫长爵赐,然后将他们家人迁入雍州,撤掉了其中一个不靠谱的;将其余留在此处的。给予兵甲,并且从派州内调动民夫资源修葺城墙。

赵诚在雍州派了两个二货冒犯缓冲区,宣冲也自然要在夏州之地建立前哨站。

至于目前为何不直接派兵替换这三城人马?武飞现在没有将大兵团砸入夏州的方案,夏州经过几轮战乱已经抢空了,如果进入,连大军就食都成了问题,更别提挂钩血酬、采邑的分封。

长期防守也是要守将用心用力。防渗透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防。一一宣冲麾下兵团是攻城略地之军,让他们守城,几个月后就开始懈怠。防守战必须要用从本土提拔的兵将。至于这些夏州将领,他们家人都到自己这了,宣冲会让他们本土化的。

…将将的需要磨合…

两个月后,视角来到雍州。宣冲从夏州把两个人带到这里。一个姓蔡,一个姓恒,就是他俩在夏州那三个城池被攻破前,劝说当地守军向西投效。

宣冲对两人道:“回归故土,有什么感觉?”

两人额头上冷汗津津,生怕自己被武小雀算账直接斩了,然后“开恩”葬在老家。

蔡、恒两位将领是原本跟着渤王西逃的将领;当戍帝亲征解决渤王后,他俩带着兵马又逃了,但没有投降吴国。在戍帝最后被赵诚打退后,则是带着人马来投效了武撼峦。然而在武撼峦这儿没有得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