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秘密
归化城是蒙古与大明贸易的重要城池,曾经毁于战火,后来被俺达汗与三娘子重修,对归化城的争夺,实际上是漠北喀尔喀蒙古与大清争夺对明贸易通道当年嫩科尔沁愿意跟女真各部一起围殴建州努尔哈赤,就是因为建州女真的崛起,阻挡了嫩科尔沁跟大明贸易,双方互卖自己不太值钱但对方很需要的土特产。
皇太极很早就制定了联合蒙古、控制朝鲜,窥伺大明的计划,掌控了蒙古正统察哈尔蒙古的他信心倍增,势必要将漠北蒙古也纳入控制之中,他在军事上重拳出击,在文化上,接见蒙古地区活佛,经济上的手段也不能放松,商路他也要控制。
满族和蒙古毕竞不是同一族裔,双方盟友关系完全建立在八旗的拳头之上。喀尔喀蒙古见大清大军压境,二话不说掉头就跑,喀尔喀三汗以及几个重要部落的首领,联名给皇太极写信,“误会都是误会!”打,肯定是打不过的,喀尔喀蒙古的战斗力低于林丹汗,林丹汗又低于皇太极,他们原本只是想试探一下大清对归化城的态度,见对方认真,立刻装作自己是来郊游的。皇太极闻言,开始考虑,是否要在归化城驻兵。大冷天冒着风雪吃了一肚子冷风的金小少开始抱怨了,“在这儿驻兵每年收益不过千余两,何必为这么点钱兴师动众。”他豪横,他有钱,他要回家。
皇太极…….”
于微:…”
她一把将书信丢到地上,牙齿磨出了火花,恨不得现在肋下生翅,飞到归化城,把金宝根的嘴撕了。大家都没说话,就他话多,话多就算了,还当着领导的面说。
他在家书里还继续跟自己吐槽抱怨,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那副我行我素的样子。于微完全不敢去想皇太极听到多铎这番话后的心情,那必象是万马奔腾.……
也幸亏大清才草创不久,职场文化还没有发育起来,这要是放在大厂,要是有人当着崇祯的面,跟他顶嘴,背后蛐蛐他好像还真有,明朝的文官,出了名的骨头硬,爱喷口水。
领导的脸面算什么,又不是自己的脸。
于微叹口气,心想皇太极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应该不会跟这个脑子有点不好用的弟弟较劲。他是真的见过大世面的,敢跟他拔刀的哥哥莽古尔泰,联合起来蛐蛐他的哥哥代善和姐姐莽古济。
多铎这算什么,不过有些嘴欠罢了,小罪,跟他计较,就太跌份了。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
于微想着,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但再一想,她又不免担忧,这么明目张胆跟皇太极对着干,总归不是好事,
就在她忧愁之际,阿雅悄悄从外走进,见于微歪在炕边,扶额闭目,地上还丢着书信,她弯腰将信捡起,轻放在桌案上,而后低声道:“福晋,费扬果阿哥被看关起来了。”
于微的眼睛立刻睁开,瞳孔骤缩,“什么?”“是九王下令,将费扬果阿哥约束在府内,不许人出来,也不许人见,说是等大汗回来,再行处置。”
于微的心一沉,费扬果再次,也是黄带子宗室,努尔哈赤之子,以多尔衮小心谨慎的作风,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会这么做的。可是多尔衮究竞掌握了多少呢?偷税漏税是罪,通敌叛国也是罪,于微对费扬果的了解有限,也不知他究竞谋划了多少事。这些事情会牵扯到自己身上吗?
于微收住即将乱飞的思绪,多尔衮的嘴还不好撬,养诡秘千日,用诡秘一时,童尘也知道了这件事,于微还没派人去,她先过来了,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说给于微。
“国君福晋千秋节,巡视叶赫地方,遇刺之后,大汗一直在查这件事,但只查到是大明锦衣卫,就再查不出什么。”于微点头,之前那场刺杀案,是大明背的锅,本来也是大明锦衣卫干的,顺带揪出了几个心向大明的朝鲜大臣质子,皇太极大手一挥,惩处之后就赶回去了,并命大臣重新遣送质子。
这样的事情,皇太极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也知道,朝鲜国内还是更向着大明,当日李惊出降,国内反对投降的大臣们,就准备死节,十几位大臣,争前恐后要死,不仅要死,还想死在大清手中,为自己的反抗生涯,化身金光闪闪的句7丁o
朝鲜国王李惊劝完,世子劝,世子劝完,他们还是要死,最后李惊挑了三个人交出去,他们来到大清,大清将领也劝,将领劝完,多尔衮劝,最后皇太极也劝,让他们别死,他宽恕他们,他们可以带着妻子在沈阳居住,只要不回去宣传反对大清的主张就行。
不行,他们不愿意,他们死也不愿意曲节,他们只承认大明为宗主国,虽然在他们蒙难的时候,自身难保的宗主国,没有对他们施以援手,但儒家文化强调的“忠贞”使然,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告诉皇太极,只要自己活着,就不会放弃反对大清。小中华也有小中华的骨气,这求仁得仁的三人被称为三学士。皇太极虽然处死了'三学士,但也敬佩他们的高节,下令在盛京为三人建祠堂和石碑纪念,并写了一块三韩山斗′碑。大清的汉官,也为三人议谥,洪翼汉为忠正、吴达济为忠烈、尹集为忠贞。
对于朝鲜的局势,皇太极有很清醒的认知,他知道,对朝鲜的征服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现阶段,只要朝鲜不跳反,保证大清后方稳定即可。皇太极对朝鲜大臣质子的惩罚,基本已经宣判刺杀案的终结,于微也就打消了对费扬果的杀心,后来想想,穆兰的话也只是片面之词,她为了救同伴,指造一番说辞,挑拨自己与费扬果,继而从中谋利也未可然。想到穆兰和费扬果,于微又陷入了无解的思索,一个是浸淫大明官场多年的朝廷鹰犬,一个是隐忍多年蛰伏的庶出阿哥,两个人其实都不太可信,她可以感觉到,这两个人手上都有权谋剧本,且费扬果的权谋水平,在文化水平不怎公高的大清,应该属于领先批次。
现阶段大清的文化水平普遍一般,努尔哈赤时代人均文盲、半文盲,后来拿三国演义当教材,进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