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九章 大汉幼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九章 大汉幼麟(2 / 3)

这简直是在张让眼皮子底下另起炉灶,虎口夺食啊!

但看着刘珩那灼灼的目光和一旁刘陶若有所思后渐渐亮起的眼神,一股久违的热血猛地冲上老头的心头!

“诺!侯爷放心!老奴……老奴拼了这条老命,也把这事给您办成!”

景伯猛地一挺佝偻的腰,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仿佛年轻了十岁!他对着刘陶也行了一礼,转身就往外冲。

“你慢点,不用你拼命……”

榻边陈军侯冰冷的眼神终于有了一丝波动,深深看了刘珩一眼。

刘陶看着景伯风风火火冲出去的背影,又看向榻上脸色苍白却眼神如刀的刘珩,心中翻江倒海!这小侯爷……哪里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宗亲?此子,当为我大汉幼麟!

胆大!心细!出手狠辣!直接绕过少府,用抵税和虚名做诱饵,在张让的势力范围里抢物资!

“小侯爷……此计……甚险!”

刘陶沉声道,带着忧虑:“恐彻底激怒张让!且那宅院……”

“险?”

刘珩扯了扯嘴角,牵扯出一抹狠色:“刘公,咱们现在还有退路吗?少府掐着脖子,地方上等着看,瘟疫可不会等!要么坐以待毙,看着百姓死绝,然后被张让扣个‘办事不力’的帽子弄死!除非刘公还想再入狱?”

“要么……就他娘的豁出去,撕开一条血路!城西那宅子,是我刘珩的私产!我用自己的地方,按陛下的诏令征集物资,合理合法!他张让敢明着派人来抢?他敢砸陛下的招牌?”

他喘了口气,目光灼灼地盯着刘陶:“刘公,您是总领!您需要做的,就是立刻行文太医署,征调所有通晓防疫、愿意效力的医工!再以您的名义,向洛阳城内外的良善富户和有识之士发出倡议,号召他们捐输钱粮人手,共抗时疫!把声势造起来!让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有诏,又有刘大夫在行动!人手一聚,您就去现场坐镇指挥!只要咱们这边一动起来,成了样子,那些观望的地方官,那些被张让压着的商贾,自然会闻风而动!”

刘陶看着刘珩,看着他眼中那股决绝和洞穿时局的狠辣,胸中那股在狱中几乎被磨灭的豪气,被彻底点燃了!是啊,退无可退,唯有一搏!

“好!”

刘陶猛地站起身,憔悴的脸上焕发出一种神采:“就依小侯爷之言!老夫这就去办!太医署那边,老夫还有些故旧可用!至于倡议……”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老夫这张脸,在洛阳士林清流之中,多少还有几分薄面!老夫亲自去请!”

他对着刘珩再次郑重一揖:“伯玉小侯爷安心养伤!外面的事,交给老夫!这第一把火,老夫定把它烧得旺旺的!”

说完,刘陶不再耽搁,转身大步离去,步伐虽因虚弱而有些踉跄,背影却挺得笔直。

看着刘陶消失的背影,刘珩紧绷的心弦才稍稍一松,他瘫软在榻上,大口喘着粗气,后背的伤口似乎又在渗血。他娘的……真是累死老子了!

……

洛阳西城,靠近城墙根的地方,一处明显荒废了许久的宅邸前,此刻却反常地热闹起来。

景伯佝偻着腰,站在宅院大门前。

他面前,几个临时从街上雇来的力夫,正埋头清理门前的杂草和堆积的杂物。

“都麻利点!侯爷有令,天黑之前,前院和后院空地必须清理出来!”

景伯手里攥着一卷帛书和盖有阳武侯印的名帖,声音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威严。

几个力夫不敢怠慢,干得更起劲了。

很快,景伯的出现和他那番“奉旨防疫”、“征集物资”、“凭据抵税”的吆喝,像一块巨石投进了金市商贾圈子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最先闻风而来的,是几个在行市努力挣扎的小药商。

他们本就被大商行和背后有宦官背景的豪商压得喘不过气,瘟疫一来,更是被强行压价收购药材,苦不堪言,此刻听到“抵税”二字,眼睛都红了。

“老丈!您说的可是真的?阳武侯和刘大夫真能做主?凭这凭据就能抵税?”

一个满脸愁苦的中年药商挤到景伯面前,声音颤抖着问。

景伯挺直了佝偻的背,将手中的帛书高高举起,声音洪亮:“千真万确!陛下诏令在此!命阳武侯刘珩、谏议大夫刘陶奉旨总领防疫!凡献防疫所需物资者,凭据可抵算赋役!此乃皇恩浩荡!尔等献药活民,乃是行善积德,更是响应陛下号召!侯爷说了,当场登记,立发凭据!绝不拖欠!”

他指着旁边一个临时搬来的桌子,一个识字的落魄老儒生正襟危坐,面前摆着笔墨和一卷空白的竹简:“看到没?王先生在此登记!东西拿来,姓名、籍贯、所献何物、数量几何,当场写给你!盖上侯爷的私印和刘大夫的临时签押!童叟无欺!”

那药商看着简陋的登记场面,又看看景伯手中那象征着宗室身份的侯府名帖,一咬牙:“好!我信侯爷和刘大夫!我让铺子里的伙计送些来。”

片刻后,几个伙计推着板车赶了过来,麻利地把药材放在旁边临时铺开的草席上。

“好!王先生,给这位掌柜记上!”

景伯大声道,脸上露出喜色。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观望的小商贩、甚至一些中等商户也按捺不住了。抵税!这诱惑太大了!尤其是对那些被盘剥得快要活不下去的小商人来说,这就是救命稻草!

而且,是响应陛下号召,是行善!名头也好听!更何况还有陛下亲赐的“良善之家”牌匾,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物件,有这么一块匾,谁他娘的还敢说老子是贱流!

“我铺子里有粗麻布!干净着呢!”

“石灰!我这有生石灰!刚到的货!”

“老丈!我捐……我捐十石粟米!不要凭据!就求个名声!刘大夫和侯爷给记个名就行!”

一个穿着体面些的粮店伙计挤进来喊道,显然是得了东家的授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