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开局捡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第110章 讨伐出征!我来监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讨伐出征!我来监军?(1 / 2)

数日后,菜市口人头攒动。

长孙无忌,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一死。

随着刽子手的大刀落下,长孙家的辉煌彻底化作尘埃。

其家眷,无论老幼,尽数被贬斥流放,踏上了前往岭南的漫漫长路。

消息传回宫中,李世民把自己关在甘露殿里,一连数日都显得心烦意乱。

君臣数十载,长孙无忌毕竟曾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那份情谊不是说斩就能斩断的。

就在这沉闷的气氛中,户部尚书戴胄带着一份天大的喜讯,几乎是小跑着进了宫。

“陛下!大喜啊!天大的喜事!”

“何事如此惊慌。”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陛下,玉米和土豆,大丰收了!”

戴胄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在发颤。

李世民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臣不敢有半句虚言!”

“走!摆驾!朕要亲自去看看!”

李世民当即下令,带着房玄龄、戴胄、侯君集、李靖、程咬金。

还有刚刚被从公主府里薅出来的程处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奔赴长安城外的百亩试验田。

车马刚到田埂边,众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蔥。

玉米的秸秆比人还高,粗壮挺拔,顶端的缨子在风中摇曳。

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能看到一个个包裹得严严实实,沉甸甸的玉米棒子。

另一边的土地上,土豆的藤蔓更是肆意生长,将地面铺得密不透风。

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生命力。

“好!好啊!”

李世民连说了两个好字,直接脱下龙靴,卷起裤腿就往田里走。

他从旁边的农人手里接过一把锄头,对着一处根部格外粗壮的土豆藤就挖了下去。

泥土翻飞。

只几下功夫,一窝土豆就被刨了出来。

李世民扔下锄头,亲手将土豆从土里扒拉出来。

一个,两个,三个……足足五个。

每一个都接近一斤重,个头饱满,形态喜人。

他又走到玉米地里,伸手掰下一个饱满的玉米棒子。

那分量,沉甸甸的,压得他手腕一沉。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剥开外皮,露出了里面排列整齐,金灿灿的玉米粒,颗颗饱满。

他脸上的激动与狂喜再也无法掩饰。

这不仅仅是粮食。

这是大唐的底气,是开疆拓土的基石。

“戴胄,具体情况如何?”

李世民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户部尚书。

戴胄躬身一拜,语气里满是振奋。

“回陛下,土豆因其易于种植,已经推广至我大唐近半疆域。”

“各地百姓只需上缴三成收成,剩下的皆归自己所有,因此种植热情空前高涨。”

“如今各地陆续开挖,具体收获了多少,臣……臣已经无法估量了,那数字太庞大了!”

“至于玉米,今年收获的这些,大部分将作为种子,明年便可大规模推广。”

“臣预计,三年之内,我大唐将再无饥馑之忧!”

“各地州府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加盖粮仓,确保粮食妥善储存。”

周围的百姓们听着君臣对话,早已是激动不已。

不知是谁先跪了下来,高声喊道。

“吾皇万岁!此乃天佑我大唐,陛下真乃千古一帝啊!”

“千古一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赞美声传来,李世民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摆了摆手,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

“诸位快快请起,此等祥瑞之物,非朕之功。”

他的目光落在了程处辉身上。

“真正的大功臣,是朕的这位好女婿,云南王程处辉。”

刷的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程处???的身上。

程处辉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老丈人又开始给自己拉仇恨了。

他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脸上挂着无比真诚的笑容。

“岳父大人此言差矣。”

“小婿不过是恰逢其会,寻得了这两种作物罢了。”

“若非陛下胸怀天下,有识珠之慧眼,力排众议推广种植,这些种子恐怕至今还埋在角落里。”

“所以说,能让大唐百姓吃饱饭的,不是我程处辉,而是陛下的圣明烛照啊!”

这一记彩虹屁拍得是恰到好处,不轻不重。

李世民嘴上说着“你这小子,就爱胡说”,可那咧到耳根的嘴角,早已出卖了他内心的喜悦。

他看着堆积如山的土豆与玉米,胸中豪情万丈。

粮食无忧,国库充盈,大唐的兵锋,也该再次亮出来了。

他的目光遥遥望向西方,眼神逐渐变得锐利。

“吐谷浑,这些年屡次侵扰我大唐西境,劫掠商旅,阻塞西域商道,着实可恨。”

“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是不是该给他们一点教训了?”

此言一出,侯君集与李靖等一众将领眼中瞬间爆发出精光。

“陛下圣明!”

侯君集第一个站了出来,声如洪钟。

“区区吐谷浑,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只需一支偏师,便可将其彻底荡平!”

李靖也抚着胡须,缓缓点头。

“臣附议,吐谷浑伏允可汗昏聩无能,其国中早已人心离散,正是我大唐出兵的最好时机。”

看着手下将领们高昂的战意,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翌日,太极殿早朝。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着,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