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9章 带发修行(1 / 2)

房遗爱看着眼前这几个嬉笑打闹的兄弟,心中一片温暖。

是啊。

天大的事,有兄弟们一起扛着,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暂时放下了所有的烦恼,与兄弟们共度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酒宴散去,月上中天。

程处辉哼着不成调的小曲,骑着马走在回家的路上。

晚风带着些许凉意,吹散了他身上的几分酒气。

他脑子里还回荡着兄弟们爽朗的笑声,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跟这帮兄弟待在一起,就算是喝凉水都觉得是甜的。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蜀地,气氛却远不如长安这般轻松。

蜀王府内,灯火通明。

李恪一身锦袍,面带温和的笑意,亲手为柴哲威斟满一杯酒。

“哲威,这几日在崇州还习惯吗?”

“军中事务若有不顺,尽管与我说。”

柴哲威端起酒杯,脸上却没什么表情。

“多谢殿下关心,一切都好。”

他一口饮尽杯中酒,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却压不住心里的那股烦躁。

李恪对他确实不错,一到蜀地就给了军司马的实权职位。

平日里更是嘘寒问暖,礼贤下士的姿态做得十足。

可柴哲威不是傻子。

他清楚得很,李恪看重的,根本不是他柴哲威。

而是他背后的程处辉,是他爹柴绍,是他们这帮在长安城里盘根错节的勋贵子弟。

这位素有贤名的蜀王,嘴上说着兄弟情义,眼里却全是算计。

每一次的嘘寒问暖,都像是在提醒他,你不过是我拉拢程处辉的一颗棋子。

这种感觉,让他浑身难受。

他柴哲威也是将门之后,他想去的是真刀真枪的战场。

而不是在这王府里,陪着一个亲王玩什么夺嫡的过家家游戏。

“殿下若无他事,末将先行告退了。”

柴哲威站起身,拱了拱手,语气生硬。

李恪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好,哲威早些歇息。”

看着柴哲威转身离去的背影,李恪的眼神渐渐冷了下来。

还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柴哲威回到自己的住处,胸中的烦闷愈发浓烈。

他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

桌上的笔墨纸砚被震得跳了一下。

去他娘的蜀王。

去他娘的拉拢。

老子不伺候了。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疯狂滋生。

去南诏。

听说那边的治军极严,军中只看军功,不看出身。

那才是爷们该待的地方。

想到这里,柴哲威眼中的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决然。

他立刻铺开纸张,研好墨,提笔写了两封信。

一封给远在长安的父亲柴绍,言明自己的志向,请父亲原谅他的擅自决定。

另一封,则是给程处辉的。

信上的内容简单直接。

“处辉,蜀地这鸟地方,老子待不下去了,准备去南诏当个大头兵,你可得罩着我。”

写完信,他小心地封好,唤来心腹,连夜送出。

做完这一切,柴哲威只觉得浑身一阵轻松。

南诏。

等着我。

程处辉回到府中,洗漱过后,躺在床上,翻了个身,没心没肺地睡了过去。

程处辉后面收到书信,想到岳飞将军在南诏治军的铁血手段。

那可真是个磨炼人的地方。

柴哲威那耿直的性子,在李恪那种心机深沉的人身边,迟早要吃亏。

这去了军中,跟着岳飞将军好好操练一番。

等他从南诏军中出来,绝对能脱胎换骨。

皇宫御书房。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面沉如水,锐利的目光死死盯着下方跪着的身影。

高阳公主一身素衣,卸去了所有华丽的钗环,就那么静静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

“父皇,儿臣心意已决。”

“请父皇恩准,让儿臣出家为尼,常伴青灯古佛,为大唐祈福。”

“混账!”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抓起桌案上的一方玉石镇纸,狠狠砸在地上。

镇纸摔得粉碎。

“你好端端的一个公主,金枝玉叶,竟然要去当尼姑?”

“你把皇家的颜面置于何地!”

李世民气得胸膛剧烈起伏。

退婚之事本就让他头疼,现在高阳竟然又闹着要出家,这简直是火上浇油。

“殿下息怒。”

一个温婉的声音响起。

长孙皇后从里面缓缓走出,来到李世民身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

她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高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转向李世民,柔声劝道。

“陛下,高阳也是一时想不开。”

“她这个年纪,正是爱钻牛角尖的时候,您越是逼她,她恐怕越是想不通。”

李世民的怒气稍稍平复了一些。

“那依皇后之见,该当如何?”

长孙皇后沉吟片刻。

“不如,就让她去城外的静心庵,带发修行一段时日吧。”

“一来可以让她静静心,二来也算是全了她的念想。”

“静心庵的主持是得道高人,或许能开解她一二。”

“臣妾看高阳这孩子,本性不坏,只是一时受了打击。”

李世民沉默了。

长孙皇后的提议,无疑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长叹一口气,疲惫地挥了挥手。

“就依皇后所言吧。”

高阳公主闻言,深深叩首。

“多谢父皇,多谢母后。”

她的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