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投诚!(1 / 2)

“启禀大汗,辽东经略袁应泰遣使求见!”

三月十九,太子河北岸建奴大营。

老奴正与众将商量攻打辽阳之事,帐外却是忽然传来袁应泰派遣使者前来的禀报。

“啧啧,这袁蛮子现在派人来见大汗,莫不是想要投降不成?”

“哈哈,那还真说不定。浑河一战明军精锐尽没,他要是够聪明识相……”

自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明军遇战而降的事屡见不鲜。加之沈阳、浑河连战连捷,一众建奴将领自然是骄狂得很。

“宣使者进帐!”

浑河一役明军虽败,但也给建奴带来了过万的伤亡。野猪皮虽然打赢了,但那也不过是惨胜而已。

若是袁应泰真如众将猜测是来请降,那对他来说,可谓是极为利好的大喜事。

“小人姚居秀,见过大金英明汗……”

很快,一名年约四旬的中年文士便被带入帐中,恭敬又带着些谄媚的冲老奴行了跪拜大礼。

“原来是袁经略妻弟,来人,给姚先生看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老奴能够带着建奴崛起,靠的绝不只是单纯的武力。

靠着无孔不如的密探,中年文士才刚一开口,他便直接道出了对方的底细。

当然,此举除了炫耀之外,也有提醒其别耍小心机的意思。

“小人多谢大汗!”

“大汗兵强马壮,非是我军残兵能够抵挡。我家经略欲向大汗投诚,特命小人前来献上降书……”

姚居秀能被袁应泰派来做使者,自然不是草包。

听到老奴这暗戳戳的提醒,当即也不啰嗦,直接了当的就表明来意。

不用说,光明磊落的袁大经略,最终还是被马祥麟以个人声名不及国家大利为由,说服他行起了这诈降之事。

“什么,袁经略欲降我大金?”

虽说对袁应泰派人前来的目的已有猜测,但接过姚居秀呈递的降书后,老奴仍是不由得面色大喜。

毕竟‘大金’初立,无论人口还是兵力,都远不及明朝这个庞然大物。

而且刚刚才结束的浑河之战,八旗可是伤亡了近万人马。若真能不战而胜拿下辽阳重镇,又何乐而不为?

“启禀父汗,儿臣以为袁应泰之投诚不可信,他这是想效法黄盖行诈降之事!”

正当老奴为袁应泰的请降欣喜之际,一名年约三旬、体形肥壮的建奴,却是对袁应泰的请降提出了质疑。

“皇太极,说说你的理由!”

野猪皮能够建国称汗,凭的可不是什么运气。被人这么一提醒,当即也是压下心中狂喜迅速冷静下来。

“父汗,浑河之战后,奉集堡、虎皮驿等地明军俱撤已回辽阳。据儿臣所知,辽阳城内此刻尚有兵马八万余人。”

“而且袁应泰身为明朝重臣,其子女家眷俱在关内。他若投诚,其家人必定受其牵连……”

不得不说,作为原历史上真正奠定鞑清根基的‘太宗’,皇太极不管是眼光、能力还是谋略俱是一流。

面对野猪皮的询问,当即便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分析。

“不错,袁大来向来不屑于困守孤城。如今辽阳守军除那些蒙古人外,却无一兵一卒出城……”

“姚先生,不知你还有何话可说?”

自李永芳首降建奴以来,虽然投降后金的大明官吏不少,但那都是些中下级官吏、将领。

像袁应泰这种级别的高官投诚,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听了皇太极这条理分明的分析,连连点头的老奴,随即也是面色阴沉的望向了姚居秀。

“贝勒爷所说,确是实情不假。辽阳城内,此刻的确尚有兵马八万余人。”

“不过贝勒有所不知,这些兵马俱是来自辽东各地卫所。真正可堪一战者,不过浑河之役后所余三千酉阳土兵而已!”

“至于家眷之事,我家经略已于书信之中有所交待,还请大汗详察……”

既然敢来诈降,姚居秀又怎么可能毫无准备。

对于皇太极提出的的这些疑点,当即也是逐条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呃,袁经略已派人秘密入关接应家眷,本汗为何不知此事?”

当老奴在姚居秀的提醒下,仔细看过袁应泰的降书后,顿时不由得眉头一皱。

“呵呵,辽阳城毕竟是辽东重镇。大汗之密探虽无孔不入,却也难保面面俱到。”

“如此事关我家经略家眷安危之大事,岂能不多加小心?”

虽说是代表袁应泰前来‘投降’,但该表现出‘气节’的时候,还是要硬气一些的。

“如此看来,却是本汗错怪袁经略了,还请姚先生移驾别帐稍作休息……”

高明的谎言,往往是将谎言隐藏于事实之中。

很显然,姚居秀这基于事实、且经得起印证的谎言,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老奴的怀疑。

“袁应泰想让本汗暂缓进攻辽阳,以便其顺利接出家眷,你们以为如何?”

当姚居秀被带离大帐之后,老奴也将手中降书递向了皇太极等人传阅。

“父汗,若真能令袁应泰投诚我大金,不单辽阳能轻松收入囊中,整个辽东人心或许也能迅速收拢、安定。”

辽阳之战,乃是建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此之前,即便占领了辽东不少城池土地,野猪皮依旧只是一个边关土酋而已。

而攻下辽阳之后,从政权层次上来讲,‘大金’已是能和大明对等的国家。

因此,在‘大金’还没完成蜕变的情况下,即便是对袁应泰投诚报有质疑的皇太极,此刻也是不禁动了心。

“父汗,八弟所言不错。袁应泰若能真心投诚,于我大金确实好处多多……”

继皇太极之后,作为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很快也表明了自己的赞同态度。

而有了皇太极和代善的赞同,再加上老奴自己态度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