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稀土:大国锁钥> 第9章 果断决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果断决定(1 / 2)

面对石云峰的问题,老梁支支吾吾,这让石云峰疑惑不解,“梁工,你们课题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我们解决的问题,你可以随时提出来。”

老梁仍不肯正面回答,只是说“石总,科研工作自有其规律,不好预测准确的时间。”

“既然是预测,当然不可能让你给出准确时间,但你起码得给我一个大致范围吧?哪怕前后误差三两个月也无所谓。”

但老梁还是拒绝做出预测,好在科技人员大多为人诚实,行就实行,不行也不乱开空头支票。见老梁为难的样子,石云峰不再追问了,但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一个月后,石云峰再次收到梁文建的书面汇报材料,跟上次的情况对比后,没有发现什么新进展,他对梁文建的课题组彻底失望了,如果继续等待下去,要是最终一无所获,投在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几十万科研资金是小事,关键是耽误一两年时间,浪费了很多精力,却无法实施永辉公司的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不仅让外人笑话,石云峰也断然接受不了那样的结果。

因为时间过了大半年,还没见到任何动静,魏盛发首先坐不住了,“石总,永辉公司产业转型,转变企业经营方向,全看你的了,你的稀土材料新产品什么时候开发出来?我们都等着呢。”

“石总,你可要抓紧时间呀!咱们的对赌协议,是有时间限制的,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到时候要用事实说话。”

“四通集团在永辉公司已经投入了将近四亿,现在搞稀土材料,又要投入不少吧?如果你输了,按照协议,你们四通集团投入的所有资产,可都要归我了。石总,你不心疼吗?”

“难怪你把四通集团做得那么大,我佩服你的勇气,以前不了解你,这回算是见识了,果然是艺高人胆大呀!哈哈哈!”

这些议论中,充斥着讥笑、讽刺和幸灾乐祸,面对魏盛发的冷嘲热讽,石云峰并不在意,他平静地回应道“不是还没到时间嘛,你耐心等待就是了。”

石云峰表面上淡定,其实内心比任何人都着急,根据他对所有书面汇报材料的分析,再结合上次实地考察梁文建课题组的所见所闻,石云峰果断决定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华昌研究院。

自从知道华昌研究院的现实状况,石云峰就着手考虑备用方案,四处寻找稀土材料领域有实力的科研机构,有人向他推荐了盛凯金属研究所,经多方查证,他发现这家科研机构虽然组建时间不算很长,也没有什么行政级别,但近些年在稀土材料的研发领域表现得很活跃。

打定主意后,石云峰立即动身,前去拜访盛凯金属研究所,有了上次的经验,他直接找到研究所负责技术的科室,技术科的陈科长亲自接待了他。

听了石云峰的自我介绍并知其来意后,陈科长不无遗憾地说“石总,我们盛凯金属研究所倒是有不少技术成果等待转化为生产力,但没有你急需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方面的成果。”

没有现成的技术成果,并未让石云峰失望,“陈科长,要是由我们出资,让贵所研发钕铁硼永磁材料,不知你们对这样的课题是否感兴趣?”

陈科长饶有兴趣地说“你们出资,跟我们联合开发钕铁硼新材料?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横向科研项目嘛,这是好事呀!你想以什么方式跟我们合作?”

“既然你都说出横向科研项目了,在你们这里必然有章可循。如果贵所的规章制度没有特别不同之处,那就按你们习惯的方式进行合作吧。”

“石总是个痛快人。我也可以明确告诉你,盛凯金属研究所的对外合作原则,在同行中最透明最公平,我们追求的是长期合作,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随着交流的深入,共同话题越来越多,石云峰处处讲究效率,他认为既然双方对合作开发钕铁硼永磁材料都有兴趣,何不趁热打铁,尽快把事情定下来?“陈科长,咱们不能光在纸上谈兵呀!”

老陈恍然大悟,“你是说现在就签合作协议?”

“我对盛凯金属材料研究所已经做过多方面了解,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如果你们觉得有必要对永辉公司进行摸底考察,那就请抓紧时间进行。”

“面对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客户,我们都会给予充分的信任,随着合作的开展,相互了解的机会很多,何必在乎一朝一夕呢?”

“既然如此,我希望尽快把合作事宜定下来,争取尽早开展研发试验。”

对这种送上门来的合作机会,陈科长求之不得,当然乐见其成,他很快起草了一份合作协议,让石云峰过目。

除了个别细节,科研机构的对外合作协议都大同小异,看了协议内容,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协议相比,盛凯金属研究所的科研经费构成更加简明,管理费收取比例更低,人工费方面,虽然人均工资高出百分之二十,因为同样的课题,涉及的人员数量更少,人工费总额并未增加。

虽然对协议内容没有多少异议,因为有华昌材料研究院的教训,石云峰当面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在签订协议之前,乙方要把课题的开发团队确定下来;第二,乙方在确定开发团队的同时,需要提供主要技术人员,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科研履历和过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三,石云峰要求跟主要技术人员,尤其是课题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稀土永磁材料的见解,以及对完成这一科研课题的决心和信心。

在陈科长看来,石云峰的这些要求都不是问题,毕竟要投入几十万科研经费,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甲方想通过多渠道了解科研团队的实力,也属人之常情。

下午上班后,陈科长带着石云峰来到研究所的会议室,并把一份名单交给石云峰。过了一会儿,从门外进来四个人,他们年龄不同,高矮胖瘦各异,在会议桌旁边坐下后,老陈依次介绍,并告诉石云峰,他们四个就是稀土永磁材料研发团队的骨干成员,其中那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将担任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