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避难(3 / 4)

来,因此没有多想,只当是送瓜果蔬菜的庄头或者哪位做工的娘子家的孩子,便催促道:“你也不要在此处乱走,快去找你阿娘。庄子上有客来,莫要撞上。”她应了声。

想着,李愿娘迟迟没来,原来是,有客来了。有客来,平阳公主定然要梳洗打扮,想来李愿娘,来不了了。

便起身,准备往回走。

一路走,她一路回想刚才娘子们所言。

娘子们说,尹家人去城南找"罪魁祸首"了。城南地广人稀,要找人,反而好找。可昨日事出突然,与赵端午分别的也突然,也不知,赵端午到底作何安排昨晚,他既然没有找来,那么应该是早早避出去了吧。灵鹊……灵鹊应该也避出去了。

但愿,但愿他们不会被抓到。

这般想着,她沿着记忆里的方向往回走。可走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好像走错了。

庄子太大,各处的风景又极其相似,她方才分心想着事情,此时已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稳了稳心神,留心观察眼起前的景象,便见,眼前高树掩映,花香萦绕。那些树,明显比她住处周围名贵许多,花草也比她住处齐整好看的多。是……

她心中一凛,果然看到,高树后头,衣香鬓影,人头攒动。说攒动,倒也不然。只是,那绿树后头的人,明显比她刚才见到的多。而那些人,衣着更上档次,神态,也更恭敬。而在人后的屋子牌匾上,赫然写着,明光堂三个字。知自己走到了平阳公主待客处附近,她忙转身,准备速速离开。可,刚抬了脚,却又听到了李愿娘的声音。

下意识回头,便见……

李愿娘站在众人中间,而后,坐下了。

心中突兀地一跳,她愣住了。

李愿娘却起了身。

之后,一个仆妇坐下了。

那仆妇摇了摇头,又唤了另一个仆妇坐下。待那仆妇起来,不知说了些什么,很快,就有人送了一个新支踵来。

原先的支踵,就被撤下了。

原来,是在试支踵。

她莫名松了一口气,虽然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松这口气。大抵有人看到了她,对着李愿娘朝着她的方向指了指。李愿娘便看过来,见是她,有些吃惊,忙告罪,赶了过来。

母女相见,李愿娘问:“阿遥,可是走错了?”她点头,道:“方才在想事情,结果一时不察走到了这里。阿娘,我马上离开。”

她怕有人怪罪李愿娘。

李愿娘也顾不得多说,见会客处贴身仆妇拼命咳嗽,知道这是在暗示,贵客马上到,便道:“你先回去,我一会就来。此条路走到底,左拐,再走到底,右拐,便是我们的屋子。”

“好。”

李星遥忙应,又催促:“阿娘你快回去。”李愿娘也应了。

待看到女儿消失在树丛深处,方放心回转身,往明光堂去了。刚到明光堂,那贵客,就来了。

一番闲谈,宾主尽欢。

终于将人送走了,李愿娘便准备回“屋子”。可,还没走几步,又有仆妇来报,说是,长孙净识来了。

没办法,她只得再度折返。

长孙净识不是外人,一见到她,也不客气。“阿姊,你可知,昨晚那尹德妃,又问圣人要了什么?”“要什么?金银珠宝,良田土地,除了这些,也没别的了吧。”李愿娘嗤笑,并不意外。

长孙净识道:“尹家人一状告到宫里,尹德妃哭哭啼啼,吹了一晚上枕头风。说是,要圣人出动禁军,帮着找人呢。”“找人?”

李愿娘冷笑,又毫不留情道:“除非我阿耶这次彻底昏了头。”嘿嘿。

长孙净识也笑,“圣人嘛,自是拒绝了。不过你也知道,他一向宠爱尹德妃,便答应她,给几十亩良田和土地,作为补偿。”说到“补偿”,长孙净识嘴撇了一下。

她一向厌恶尹德妃,除却对方为人不堪外,再有便是,对方没少在背后煽风点火,出那些恶心人的主意,帮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付自家二郎。此次的事,说破了天,那也是尹家人有错在先。那王阿存和阿遥端午他们,不过是被欺负了还击罢了。可事情从尹德妃嘴里说出来,倒成了阿遥他们没事找事,无事生非,而尹家人,却成了被欺压的苦主。

真是倒行逆施,不知廉耻!

“灵鹊昨日回来同我说,尹家人下了死手,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我本想着,事出突然,让阿遥他们去我的庄子上躲躲,哪里想到,这些个小的,自己就有主意。”

想到昨日种种,长孙净识有些感慨。

其实前些时日,知道黎家的墙塌了后,她就想露面,可一来,露面就暴露了“谎言”,二来,灵鹊那小家伙死活都不肯回去。没办法,她只得静观其变。

知晓尹家人找茬,王阿存反击时,她第一反应便是,将人全部“藏”在自己的庄子上。毕竟,自己也有田庄,那田庄,还是当初以防万一,用了化名置办的因从城北递话过来要些时间,她便晚了一步。知晓人被李愿娘带走了,她松了一口气。

端午是个聪明的,不仅安排好了人转移,还安排好了,让那萧家的四郎,乔装打扮,假装李家人,住在通济坊。

如此,便能遮掩过去。

只是……

“那王阿存……

想到王阿存,长孙净识更多几分感慨。她道:“阿姊想来还不知,今早王珪手上两只鹞鹰,被人一箭射穿了。射箭者,正是王阿存。”“是他!”

李愿娘有些惊讶。

这惊讶并非是因为,怀疑王阿存做不到,而是,惊讶于,他竞然做了此事。王阿存的身份,她已经知道。其进长安,便正是为了投奔王珪。王珪闹了一出拒之门外,两边不欢而散。

她记得,府上派出去的人回说,王阿存的阿耶非要上门,王阿存在门外,一句话未言。

未言,代表,并非那么想上门。

可偏偏,不欢而散后,却又主动上了门。

那射出去的一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