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的手指,在图纸上那个预留给炮塔座圈的巨大圆形开口上,重重地敲了敲。
“这张考卷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完成。”
他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到了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
“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藏起来的答案,一个一个地,全都给它挖出来!”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成立四个攻关小组,并行推进。”
“李师傅。”
“到!”
李卫国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
“你负责机加小组。”
陈明的手指向了图纸上复杂的悬挂系统安装点和动力舱结构。
“这东西,不再是简单的车桥和发动机支架。”
“它要求每一个安装基座,每一个连接法兰,都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强度。”
“你的任务,就是把你手下最精锐的钳工、车工、铣工都组织起来。”
“把我们厂里所有机床的性能极限都给我摸透,从今天起,你们加工的不再是零件,而是武器。”
李卫国看着图纸上那些陌生的结构,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凝重。
“保证完成任务!”
“王师傅。”
“嗯。”
王大锤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声。
“你负责锻造和焊接小组。”
“焊接?”
王大锤的眉头立刻拧了起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满。
“小子,我王大锤玩的是锤子和火,是把钢材千锤百炼,那焊条子滋啦滋啦的,是铁匠补锅的活儿。”
“王师傅,时代变了。”
陈明看着他,语气严肃。
“这辆车,它的‘骨头’不再是铆接的大梁,而是用厚钢板直接焊接起来的车体。”
“它的防护能力,它的整体强度,百分之九十,都取决于焊缝的质量。”
“我需要你,用你那双能感知钢铁脾气的手,去研究焊接。”
“研究用什么焊条,用多大的电流,用什么样的焊接手法,才能让两块钢板像长在一起一样,甚至比原来的一整块还要结实。”
“这比你用锤子锻打一个零件,要难一百倍,也重要一百倍。”
王大锤沉默了,他看着图纸上那些代表着装甲板的粗黑线条,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他一生都以锻造为傲,现在却要他去钻研自己最看不起的“补锅”手艺。
但他最终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我干。”
“好。”
陈明看向刘师傅。
“刘师傅,你负责材料和热处理小组。”
刘师傅的表情比前两位还要凝重,他知道,自己的担子最重。
“陈总工,你吩咐。”
他已经下意识地改了称呼。
“你的任务有两个。”
“第一,就是装甲。”
“军方会给我们提供特种钢,但怎么把它变成能挡子弹的装甲,是我们的事。”
“你需要带着你的徒弟们,反复试验,找到最佳的热处理工艺,让它表面坚硬无比,内心又充满韧性,能硬抗,也能卸力。”
“第二,也是最难的。”
陈明的声音压低了几分。
“我们需要一个测试标准。”
“怎么才算合格?光靠嘴说是没用的,得用子弹来检验。”
“我需要你,在厂区最偏僻的角落,建一个我们自己的简易靶场。”
“用我们能找到的,威力最大的枪,对着我们自己做的装甲,狠狠地打!”
“每一炉做出来的钢板,都要打烂几块来测试,直到我们找到那个完美的配方为止。”
刘师傅听得额头直冒冷汗,用子弹打自己做的东西,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他没有退缩,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明白了,不把它打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老刘提头来见!”
“孙教授。”
陈明转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孙振华。
“陈总工,请讲。”
孙教授扶了扶眼镜,神情专注。
“发动机,是这辆战车的核心。”
“‘朝阳一号’虽然成功了,但它的动力,对于这个四吨重的大家伙来说,只是勉强够用。”
“我们需要更大的扭矩,更强的爆发力。”
“重新设计一款发动机,时间上不允许,技术上也做不到。”
“所以,我希望您能牵头,成立动力系统优化小组。”
“研究两个方向,第一,变速箱。我们能不能通过优化齿轮比,牺牲掉一部分最高速度,来换取低速档位更强的攀爬能力。”
“第二,也是我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陈明顿了-顿,说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堪称石破天惊的词。
“增压。”
“增压?”
孙教授的瞳孔猛地一缩,镜片后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
“你是说……机械增压或者废气涡轮增压?”
“是的。”
陈明点头,“利用机械或者废气,强制给发动机塞进更多的空气,让它在同样的排量下,爆发出更强的动力。”
孙教授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妙!实在是妙!”
“这个思路,我在国外的期刊上见过理论模型,但从没想过,能在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上进行尝试!”
“好!这个任务,我接了!!”
看到连孙教授都被点燃了斗志,办公室里原本沉重的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
最后,陈明看向了林雪。
林雪紧张地站直了身体,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林雪同志。”
陈明的语气温和了许多。
“你的任务,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