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指挥室”内,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松节油味在空气中弥漫。
十几张绘图桌拼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望不到边的图纸海洋。
陈明、林雪,以及从全厂抽调来的二十多名最顶尖的绘图员和年轻技术员,像一群被困在孤岛上的求生者,昼夜不分地在这片海洋里泅渡。
“不行!这个数据不对!”
一个戴着厚底眼镜的年轻技术员,猛地从一堆计算稿中抬起头,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尖锐。
“陈总工,林组长,你们来看!”
他叫刘斌,是王浩的同学,一个在数学计算上有着近乎偏执天赋的“怪才”。
“我反复计算了三遍,按照我们设计的座圈尺寸和滚珠数量,在承受十五吨的瞬间后坐力冲击时,分配到每一颗滚珠上的峰值压力,超过了三百公斤!”
“三百公斤?”
正在另一张图纸上绘制液压缓冲缸结构的李卫国闻声,猛地抬起头,脸色瞬间就变了。
“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轴承钢珠,它的安全承压极限也才两百五十公斤!三百公斤,开一炮,滚珠不碎,也得被压变形!到时候整个炮塔都得卡死!”
这个突如其来的数据,像一块冰冷的铁锭,狠狠砸进了这锅刚刚烧开的水里。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笔,目光汇聚了过来。
林雪快步走到刘斌身边,她拿起那叠稿纸,清秀的眉头紧紧蹙起。
她的计算尺在纸上飞快地滑动着,嘴里念念有词,一行行复杂的公式在她脑中飞速验算。
周围安静得只剩下她拨动计算尺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一分钟后,林雪抬起头,脸色同样凝重。
“他算得没错。”
“问题出在力的传导模型上,我们之前的计算,忽略了火炮发射瞬间,炮塔旋转带来的额外剪切力。”
“这个剪切力,和后坐力的垂直压力叠加,形成了一个致命的杠杆效应。”
她看向陈明,眼神里带着一丝求助。
“陈明,怎么办?”
陈明走了过来,他没有去看那复杂的计算稿,只是拿起那张座圈的设计图,静静地看了几秒。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仿佛这个问题,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既然一颗珠子扛不住,那我们就让两颗珠子一起扛。”
他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没听懂的话。
“两颗珠子一起扛?”李卫国不解地问。
“对。”
陈明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在那巨大的、单层滚珠轨道的座圈图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
他在原来的轨道旁边,又画了一条平行的轨道。
“看。”
“我们把单层滚珠轨道,改成上下双层。”
“就像盖房子,我们盖一座二层小楼。”
他指着图纸,声音清晰而有力。
“上层轨道,承受炮塔的垂直重力和后坐力的主要冲击。”
“下层轨道,专门用来对抗旋转时产生的剪切力。”
“把一个复杂的、混合在一起的力,分解成两个简单的、纯粹的力。然后,用两套独立的滚珠系统,去分别解决它们。”
“这样一来,每一颗滚珠需要承受的力,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
整个指挥室,鸦雀无闻。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图纸上那个被陈明信手画出的“双层小楼”。
这个思路……
这个思路简直是……
“鬼才!”
李卫国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没想到!把力给拆开!对啊!我们一直在想着怎么让滚珠更硬,怎么让轨道更结实,怎么就没想过,把这个该死的力给它拆开!”
刘斌也看着那个双层结构,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他觉得自己之前算的那些东西,在这个绝妙的构想面前,简直就像小孩子的涂鸦。
“可是……”林雪很快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她指着图纸,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陈明,双层轨道,意味着整个座圈的厚度和重量,至少要增加百分之四十。”
“我们的车体结构,还能承受得住吗?”
“而且,加工难度,也呈几何倍数增加了。”
“问得好。”
陈明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姑娘的成长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所以,我们的‘桌子’,也要改。”
他拿起另一支蓝色的铅笔,在那根巨大的十字加强梁上,画了几个交叉的、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我们去构建一个更轻,但更稳固的支撑体系。”
“把力,用无数个三角形,给它牢牢地锁死在车架里。”
他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在图纸上勾勒。
林雪的眼睛越来越亮,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就拿起了另一支笔,开始在旁边的材料清单和工艺说明上,进行同步的修改和标注。
她甚至不需要陈明再多解释一句。
她已经能跟上他那超越时代的设计思维。
两人的笔尖,在巨大的图纸上飞舞,一个主导,一个辅助,配合得天衣无缝。
周围的人,看着这一幕,都看得痴了。
他们仿佛看到的不是两个人在画图。
而是一个大脑,在用两只手,同时进行着创造。
“我的娘啊……”
王大锤不知何时也挤了进来,他看着那张越来越复杂,却又越来越合理的图纸,只觉得自己的喉咙一阵阵发干。
……
时间,在铅笔的消耗和草稿纸的堆积中,失去了意义。
不知道是第五天,还是第六天。
“作战指挥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浑身沾满油污的王浩,像一阵风一样冲了进来,他的手里,拿着一份刚刚出炉的测试报告。
“陈总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