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不是造车厂吗?怎么改军工厂了> 第96章 全是问题(求月票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全是问题(求月票加更)(1 / 2)

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像一艘无声的潜艇,在戒备森严的道路上平稳滑行。空气里,没有了743厂那股熟悉的煤烟和铁屑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冰冷、更加纯粹的,属于高精度机械和强大能源的独特气息。车子最终在一座巨大的,伪装成地质勘探站的建筑前停下。这里,就是“09”项目的核心-A区。何首长拍了拍陈明的肩膀,那双总是刚毅如铁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一种沉甸甸的托付。“小子,我就送到这了。”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只是看着周振邦,那眼神,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接。周振邦重重地点了点头,那张总是沉稳如礁石的脸上,是一种近乎于承诺的郑重。“放心吧,老何。”他转过身,对着陈明和林雪,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走吧,陈总工,林雪同志。我带你们,去见见你们未来的战友。”

穿过三道厚重的,需要密码和钥匙同时开启的合金大门,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地下世界,轰然呈现在了两人面前。

这里像一个被掏空了的山腹。无数粗大的管道和电缆,如同巨兽的血管和神经,沿着穹顶和墙壁,延伸向未知的深处。下方,是一座座巨大的厂房和实验室,灯火通明,无数穿着蓝色和白色工作服的身影,在其中匆忙穿梭。

这里的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被巨大压力长期碾压后特有的,麻木的专注。没有喧哗,没有交谈,只有机器运转的低鸣和脚步匆匆的回响。

周振邦带着他们,直接走进了最大的一间,被命名为“总设计师办公室”的房间。

推开门,一股浓烈的烟草味和纸张的霉味扑面而来。房间里,已经坐着两个人。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干部装上,还沾着几点机油。他就是华夏核物理领域的泰山北斗,负责反应堆小型化攻关的钱院士。

另一个,则身材高大,面容黝黑,一双手,比王大锤的还要粗糙,上面布满了被高温金属烫出的,陈旧的伤疤。他就是华夏最顶尖的特种冶金专家,负责耐压壳体材料的吴总工。

“老钱,老吴。”周振邦的声音,打破了房间里的沉闷。“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743厂的总工程师,陈明同志。还有他的助手,林雪同志。”

钱院士和吴总工同时抬起头。他们的目光,像两把最锋利的手术刀,瞬间落在了陈明那张过分年轻的脸上。那目光里,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一种被无数次失败消磨掉了所有希望后,仅存的一丝,不敢相信的侥幸。

“陈总工,久仰大名。”钱院士推了推眼镜,站起身,主动伸出手。他的声音沙哑,像一台超负荷运转了太久的机器。“你在743厂搞出来的那些动静,我们这些老家伙,可是如雷贯耳啊。”“钱老,吴总工,您二位是前辈,叫我小陈就行。”陈明连忙上前,与两人握手。

“英雄不问出处,达者为先。”吴总工的声音,像两块淬火失败的钢锭在摩擦,又冷,又硬。“我们搞了五年,把国家最好的资源都烧了进去,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他指了指墙上那几张巨大的,画满了各种红色修改标记的图纸,那动作,像是在展示自己身上无法愈合的伤口。

“周首长说,你能点石成金。”吴总工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陈明,“我们不信神仙。”

“我们只信,能解决问题的人。”

“走吧。”他没有再多一句废话,转身,向外走去。

他们没有去图纸前,而是直接带着陈明和林雪,走进了旁边一间更加巨大的,被命名为“一号动力总成实验室”的厂房。

厂房的中央,静静地矗立着一个庞然大物。

那是一个用无数管道、阀门、铅块和钢板包裹起来的,形状怪异的,金属的“心脏”。

核反应堆的一比一模型。

“这就是我们那颗“带毒’的心脏。”钱院士的声音,充满了无尽的疲惫和自嘲。他指着模型侧面一个被拆开的剖面,那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如同蜂巢般的燃料棒和控制棒。

“为了把它塞进潜艇里,我们把屏蔽层削了又削,最后,只剩下不到设计标准一半的厚度。”他拿起一个挂在旁边的,发出“滴滴”轻响的盖格计数器,递到陈明面前。

那上面的指针,正疯狂地,指向一个代表着“极度危险”的红色区域。

“我们的模拟数据显示,”钱院士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又重得像一座山,“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在它全功率运转时,待在旁边的轮机舱里,只需要三个月,他体内的白细胞,就会被杀死一半。”“半年,他就会死于急性放射病。”

林雪的脸,“刷”地一下,变得惨白。她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小步,那双总是清澈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恐惧。

陈明没有退。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计数器,看着那根疯狂跳动的指针,一言不发。

“看完心脏,再来看看骨头。”吴总工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

他带着两人,走进了隔壁的“材料力学实验室”。

实验室的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充满了液氮管道和高压油泵的,压力测试舱。

舱体旁边,地上,七零八落地,扔着十几块厚重的,被硬生生撕裂开的弧形钢板。

每一块钢板的断口,都不像是被拉断的,而更像是……被砸碎的。

那断口,平整,光滑,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

“这就是我们那身“玻璃’骨头。”吴总工捡起一块碎片,递到陈明面前。

入手冰凉,沉重。

“HY-80高强度合金钢。”吴总工的声音里,不带任何感情,“我们最好的钢。在常温下,它的屈服强度,能达到每平方毫米八十公斤,比“铁砧’的装甲,还要强上好几倍。”

“但是,”他指了指那闪烁着死亡光泽的断口,“只要把它放进那个模拟深海三百米低温高压环境的测试舱里,再给它一个轻微的,模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