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炉纪元的第四个月。
外部气温稳定在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高度:45°C。
烛龙基地内部,即便冷却系统超负荷运转,温度也艰难地维持在38°C的高位。
闷热、潮湿,空气仿佛凝固的胶质,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负担。
汗水浸透了人们单薄的衣衫,粘腻地贴在皮肤上,带来持续不断的不适感。
水资源配给到了最严苛的程度,除了基本饮用和医疗,所有非必要用水全部停止。
个人清洁成了奢侈的回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汗味和消毒水混合的复杂气味。
而那场被暂时命名为热肺的未知瘟疫,虽然经过全力防控没有大规模爆发,
但依旧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毒蛇,时不时咬上一口,带走几条生命,提醒着人们死亡的如影随形。绝望的情绪,如同这闷热的空气,无孔不入,缓慢地侵蚀着人们的意志。
争吵变少了,不是因为和睦,而是因为连吵架的力气都被高温和缺氧抽干了。
人们更多地是沉默,眼神麻木,机械地完成着每日的工作和配给领取。
希望,仿佛成了最遥不可及的东西。
指挥中心,气氛同样凝重。
吴卫国看着屏幕上那条依旧在高位徘徊的温度曲线,以及旁边那条代表能源储备持续下跌的曲线,眉头拧成了死结。
“冷却系统还能撑多久?”他声音沙哑地问。
总工程师擦了擦额头的汗,脸色难看:“最多……再撑两个月。部分核心散热模块已经出现金属疲劳,备用件……快用完了。”
“农业区呢?新作物进展?”
农业负责人叹了口气:“耐高温烛光青产量稳住了,但想提升……很难。新的藻类培育倒是有进展,但大规模投产还需要时间,而且……口感极差,几乎难以直接食用,只能作为营养添加剂。”坏消息似乎永无止境。
林风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各项数据。
前世的记忆碎片中,关于这段极端高温期的持续时间是模糊的,似乎很长,
长到足以磨灭绝大多数幸存者的意志。
但他也知道,绝不能坐以待毙。
“吴教授,”他缓缓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我们不能只盯着内部。我们必须知道外面到底变成了什么样,洪水退了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他指的是其他可能幸存下来的国家或组织,或者……可供利用的外部资源。
一直被动防御,只会被慢慢耗死。
吴卫国深吸一口热气:
“你想重启对外探索?”
“是的。小规模,精干,目标明确。”
林风点头,“我们需要情报,需要希望,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个提议极其冒险。
外部是45°C的高温炼狱,是可能存在的未知病原体和辐射,是变幻莫测的洪水遗迹。
但也是唯一可能打破目前这潭死水的途径。
吴卫国沉默良久,最终重重一拳砸在控制台上:
“干了!组建探索队!代号:启明!”
命令下达,基地内部悄然涌动起一丝久违的波澜。
探索队员的选拔极其严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缺一不可。
最终,一支由十名最精锐的战士和两名科学家组成的探索队成立。
队长是前特种部队军官雷钧,性格坚毅,经验丰富。
他们配备了基地能拿出的最好装备:
龙焱电池驱动的外骨骼提供额外动力和冷却,
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轻便防护服能一定程度上隔热防辐射,
携带了最先进的通讯、探测和采样设备,
以及……有限的武器,用以应对可能存在的……未知威胁。
他们的任务:
一、勘察基地周边五十公里范围内洪水退却情况,绘制新的地形图。
二、寻找并尝试建立新的水源采集点(如果可能)。
三、搜寻任何其他幸存者或文明遗迹的迹象。
四、采集外部环境样本(空气、水、土壤、生物)。
出发之日,探索队来到一个经过特殊加固、位于高处的备用出口。
沉重的气密门缓缓开启,
一股灼热、干燥、夹杂着浓烈腐朽和化学气味的热浪扑面而来,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呼吸一窒。
门外,不再是冰封的洁白,也不是洪水的浑浊,
而是一片……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焦黄与黑褐交织的、死寂的荒芜。
大地龟裂,如同老人干枯的皮肤。
远处,曾经的城市废墟半掩在泥沙和干涸的水渍中,扭曲的钢筋如同巨兽的骨骸刺向昏黄的天空。几乎没有绿色。
只有一些极其耐旱、变异的低矮灌木丛,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灰绿色,顽强地生存在裂缝之中。空气因为高温而扭曲晃动,视线所及之处,一片模糊。
没有声音,连风都似乎是静止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出发!”
雷钧压下心中的震撼,沉声下令。
探索队成员检查了一下装备,深吸一口灼热的空气,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步,仿佛踏入了另一个星球。
外部环境的恶劣远超想象。
地面松软,常常一脚下去就陷入及膝的灰烬和泥沙。
高温炙烤着一切,外骨骼的冷却系统很快发出过载警告。
防护服内如同蒸笼,汗水瞬间湿透内衬,又迅速被蒸发,带走大量水分。
水,成了最宝贵的资源,每一口都需定量。
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记录着地形变化,采集着样本。
洪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触目惊心:
挂在树梢上的破烂衣物、深嵌在泥地里的汽车残骸、被泥沙半掩的森森白骨……
一切都诉说着那场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