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帝一臣> 可还有人质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可还有人质疑?(2 / 4)

太监应该也不会这么简单吧。

孟平徐徐道来:“姜立放火之后,对外说是天火所作,老虏找了一具婴儿尸体伪装成柳闵夫人的千金,让他相信柳闵夫人的孩子已死,这样他就不会怀疑到安平公主身上来,也不会知道太子尚在,在老虏一番布局下,姜立不仅信了,还因为老虏的假意投诚,在窃国登基之后提了老虏做内侍监,更是把柳闵夫人的孩子带在身边,说是自己的孩子,封为安平公主。”“老虏谨记娘娘的嘱托,事后私下带着太子殿下去找荀相爷,把凤钗交给了相爷,并且告诉了相爷所有的事,本来是要把殿下交给相爷抚养教导的,只是那时姜立看到侯尚书都被宰雁玉找上了,顾忌被先帝指为顾命大臣的相爷也会被宰雁玉找上,对相爷盯得紧,那个时候要是把殿下交给相爷,反而是害了殿下,无奈之下,老虞只能把殿下带在身边,说是自己的干儿子。”“像老虏这种人是没有儿孙福的,为了弥补缺憾会选择收养几个干儿子,将来给自己养老送终也好,继承衣钵也罢,都是合理的,在宫里这种事很常见,老虏身为内侍监,做这种事更有理由,姜立也就没有怀疑,老虏承担着养育殿下的责任,便擅自以先帝的名为姓,给殿下取了个齐未极的名字,只是齐这个字到底太显眼,老虏只能变通,以祁寒的祁取代,祁未极,齐未极,这便是殿下名字。”

最后这一句说出,殿内官员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到了龙椅前的祁未极身上。先帝单名一个齐字,唤作姜齐,一个被半路窃国,需要隐藏身份的太子,确实不宜以姜直接为姓。

这个之前在姜立身边伺候的小太监,竞然是太子?听到这里,侯微的党派有些坐不住了,祁未极是太子的话,那郑清容怎么办?

在此之前,他们可都是以为郑清容是太子的,现在突然告诉他们,郑清容不是,祁未极才是。

这算什么?他们白忙活了?

侯微不相信这样的说法。

郑清容是他看着走到今天的,她怎么可能不是太子?宰雁玉不会错的,谁错她都不会错。

陆明阜还是头一次觉得早朝这般煎熬。

和侯微的反应不太一样,他不关心祁未极是不是太子,他只想知道郑清容怎么样。

他们都以为她是太子,也把她当做东瞿太子对待,还曾经信誓旦旦告诉她,她是太子,现在这种说法对她来说未免太残忍了。他有意去看郑清容此刻是什么表情,悲愤?恼怒?还是被骗之后的不甘?然而他却只在她脸上看到了平静,出奇的平静。她事先不让他们出面,是不是已经料到了会有此场面?她知道?

“等殿下长大些了,老虏便借着内侍监的管理调派之权,试着让殿下到人前来,既是借此熟悉皇宫,也是为了能和相爷有接触,相爷每日上下朝都会不经意和殿下见上一面,殿下时不时受相爷教导,一边学习帝王之道,一边长大成人,老虏只盼着有朝一日殿下能拨乱反正,揭穿姜立窃国的真相,老虏自知人微言轻,这样的说辞未必能让所有人相信,诸位大人若是有疑,尽可问荀相爷。”孟平道。

说罢,他便不再言语,把话语权交给了站在第一排的荀科。先前都是他一个人在说,真假也都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官员们也确实想听听别的知情人怎么说,便又都看向荀科。

在官员们的注视之下,荀科出声道:“确实如孟总管所说,祁未极是先皇遗孤,是太子殿下,殿下左耳耳后有一处状似虞美人花束的浅红胎记,那是皇后娘娘留给我辨识真假的,当时情况紧急,娘娘来不及写信知会与我,只能用凤钗在殿下耳后留下这么一处印记,后来随着殿下长大,印记便逐渐长成了胎记,一直留存在耳后,只是颜色淡了些,但形状还在。”“相信诸位应该都知道,我能从地方官做到门下省侍中,全靠娘娘提携,但有件事诸位可能不知道,当初娘娘注意到我,是因为我写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诗词,我借诗词长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无意间被前来救济灾民的娘姐看到,想知道我到底有没有才可用,便向先帝举荐,这才有了如今的我,此事只有娘娘和我知道,错不了。”

“娘娘对我有知遇之恩,先帝因为这层原因,临终前指我为顾命大臣,望太子出世之后,我能协助娘娘辅佐殿下继承大统,稳固东瞿的江山社稷,我不敢忘记娘娘的恩德,亦不敢辜负娘娘的信任,这些年一直教习殿下君王之道,只待殿下学成,回到属于他的位置,昨日的满城告书便是开始,今次殿下回朝,就是揭开当年真相之时。”

说着,他对玉阶之上的祁未极就是一礼。

他是宰相,也是受了皇后娘娘恩情的人,还是先帝亲指的顾命大臣,要是弄虚作假,他不仅对不起娘娘,更对不起先帝。而且荀科这人还是很有公信力的,做事让人挑不出错,他都确认过了,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这事算是假不了了。祁未极轻笑着走下玉阶,扶起他的胳膊:“相爷于孤有教导之恩,是孤的帝师,何须行此大礼?”

从开始到现在,这是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而话里的自称也已经表明了身份。

随着他的动作,离得近的官员可以看到他左耳耳侧有确实一处花一般的印记,个头不怎么大,也就只有拇指那般大小,顶头宽,尾部尖,因为时间过去了太久,颜色已经有些淡化了,只留下一些浅粉,但确实还能看出这个印记拥蹙着成了一株虞美人的形态。

这便是印证了荀科方才的话。

官员们点点头,这便是了吧。

郑清容也看到了,其实之前她有注意过的,但是就像是荀科所说,只把它当做胎记来看,没想到孟平还能搞出这样的证明来,真是煞费苦心。“这可和荀相爷当初告诉我的不太一样哦。"她看着荀科戏谑道。太子这件事她一个人就听了好几次,侯微说过,荀科说过,师傅说过,如今孟平说了荀科又说,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说两次的还前后不一致。侯微说,她是太子殿下。

荀科第一次说,她是太子殿下,安平公主是柳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