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沛国小沛。
刘备接连不断的收到好消息!
首先是陈国名士袁涣响应了刘备的征辟,成为了豫州刺史府的治中从事,主管州府的文书案卷,掌管人事等主要工作。
紧接着徐州下邳国又传来一个好消息。
颍川陈氏的陈群同样接受了刘备的征辟,成为了刘备豫州刺史府的别驾从事,刘备的助手,州吏之首,有巡查之能。
陈纪因为生病的缘故,只能留在下邳。
除了这两位重量级别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稍次一些的人物同样响应了刘备的征辟。
豫州鲁国名士郑玄弟子刘琰,响应了刘备的征辟,担任功曹从事,负责考察、记录推荐本州内各郡县官员的业绩品行。
但只有推荐权,没有决断权,决断权在刘备和袁涣的手中。
除此之外还有陈国谢缵担任兵曹从事,主管军事相关事务,但没有实际的兵马控制权,相当于是军事参谋。
颍川庾嶷祭酒从事,主管文化教育。
剩下的还有一部分,见刘备本钱太少,并没有响应征辟,还在观望之中,比如沛国桓氏、武氏。剩下还有一部分则是离的太远了,没有消息传回来,比如沛国薛综,因为豫州太过混乱,直接跑交州去了。
荀攸、赵俨、杜袭、和治流离荆州也还没有音讯。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主动向刘备靠拢的豫州本地豪强世家。
刘备对此也十分表示欢迎。
并且从其中挑选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到自己麾下任职。
你别说,挑来挑去,还真给刘备找到一个优秀的人才。
陈到。
陈到是汝南人,但他并不想归附在袁氏麾下,在听说了刘备的名声过后,特地率领族人前来投靠刘备。刘备对于陈到颇为看重,任命陈到为“门下督”,安置在自己身边,负责保卫自己以及刺史府属吏的安保工作。
刘备给了陈到一千人的编制,除开对方带来的百余族人之外,剩下八百多人由对方招募训练。这边发达了,刘备当然没有忘记还在青州北海国的刘达、是仪。
但没办法,还不能表他们官职。
毕竞他们这会还在青州的北海国。
不过刘备写信给他们,等今年北海国那边收成了,他们就可以过来了,官职都留好了。
刘达升级成为豫州刺史主簿,是仪则是升任薄曹从事,主管财政、仓谷。
关羽则是“荡寇校尉”。
因为刘备自己没有武职,所以这个荡寇校尉是刘平表的
如果关羽人在沛国,倒可以表为沛国都尉,两千石那个,可惜他人在北海国。
至于孙邵,刘备先表其为“丰县县令”,而后升“沛令”,再然后就是“沛相!”
此时刘平也带着郭嘉从颍川回来了。
郭嘉被任命为“议曹从事”,是一个小官,很轻松,并没有什么实际事务要做,负责参议政事。郭嘉对此倒也没有太大的异议。
如今乱世,官职已经不能用寻常的常理来划分了,而是他感觉这个议曹从事还很适合自己。要是真让他去处理那一堆的文书,他也不愿意。
除开议曹从事之外,刘平还给郭嘉弄了一个参军的职位,在他的军中。
不过很快,郭嘉就后悔了。
因为刘平麾下的参军也是要参与日常训练的,郭嘉的身子骨弱,有些顶不住。
军纪中有关喝酒的问题也是让郭嘉叫苦连天。
日常训练,刘平倒是让郭嘉慢慢来,但对于军纪,那就得严格执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张飞、牵招借由刘平的讨逆将军也获升了官职。
张飞为征虏校尉、牵招为骁骑校尉。
太史慈、田豫、赵云升任骑都尉。
从这时开始,刘平也正式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
武官之首!
如今众多人才汇聚帐下,刘备信心满满,势必要在豫州干出一番事业,彻底立足。
经过和刘平商议。
刘平和刘备都一致认定,他们的第一步都应该先将沛国完全占据。
沛国乃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属于龙兴之地。
区域相当大。
形状有些像是一个斜躺的“y”,开口朝西北,右枝干右边上是徐州的彭城国,左边是兖州的山阳郡。左枝干下边接汝南郡、西北方向接陈国、北方则是梁国。
Y字形的主枝干接汝南郡以及徐州的下邳国,尾巴则是接扬州的九江郡。
刘备现在所占据的小沛在右枝干上,属于徐州门户。
要不然陶谦也不会把刘备放在这里。
南边还有广袤的一大片区域。
小沛和刘备呆过的平原其实有一些相似,都是平原地区,并且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是大有可为之地。唯一的问题就是外部环境实在是太混乱,百姓没有办法投身生产。
刘平从颍川回来之后,立马带着张飞和牵招从事清理土匪、黄巾的工作。
在沛国这个平原上,刘平手中的两千精锐骑兵,堪称无敌的大杀器!
更别说对手还仅仅只是一些士匪盗寇、流散的小股黄巾。
根本没人是刘平的对手。
都不用冲杀,一波冲锋就给对面吓跑完了。
仅仅只是半个月的功夫,不光是沛县,还有旁边的丰县都被刘平给清理出来。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三月末四月初,刘备紧急带着官员抢最后的春耕,虽说全部种植是来不及了,但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东汉的天气要比现代湿热不少,所以春耕也更早。
沛县和丰县的条件都非常好,土地肥沃,并且水资源充足,粮食的亩产十分喜人!
而且就算春耕来不及,也要整理田地,为种植冬小麦做准备。
不过这是刘备操心的事情。
刘平的主要任务还是扫匪荡寇!
张飞、牵招分别驻守在小沛和丰县,保卫刘备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