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陇县,元朝最靠近金朝的城市,距离金朝的大龙城,也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
因其与大龙城遥遥相望,加上元朝对攻破大龙城的野望,故此取了个与“屠龙”相似的名字。
“报~~~,大人!”
“城外来了一支人马,约莫不下万人,打的是金朝的旗帜。”
突陇县县衙内,一位衙役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甚至都来不及站稳,一把摔在地上,也要和自己的上司长官汇报。
“金朝的旗帜?大龙城外的岳家军呢?他们不是驻扎在大龙城外吗?”
突陇县的县令,却是一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英姿勃发的年轻人。
他还记得,不久之前,岳昊率领一众岳家军经过突陇县,驻扎在大龙城外。
彼时,突陇县刚被金军洗劫过,要不是岳昊率领岳家军将金军打出去,恐怕突陇县还无法回归元朝。
他也是在岳家军击退金军之后,才被调任到这里,担任突陇县县令。
岳家军,是整个突陇县的救命恩人。
然而,此刻为何金军会兵临城下?
“县令大人,大龙城外已经没有岳家军了。”
“金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地啊!”
前来汇报的衙役,一脸难以接受地如实回答。
“什么?岳……岳家军……没了?”
年轻的县令,不敢置信地看着衙役,往后踉跄几步,跌坐在地上。
“本官不日前听闻,圣上以莫须有罪名,招岳元帅并其子与麾下大将赴京,怕不是此时已经被害,这才导致岳家军离开。”
“岳帅,何其冤也!”
年轻的县令也是知道一些内幕的,之前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佐证,一直不愿相信。
现在,他相信了。
如若不然,岳家军是肯定不会离开,也不会放任金军长驱直入的。
他,心痛啊。
一个王朝的战神,一个战无不胜的传奇,居然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还是被一群奸佞小人害死的?
“传本官命令,突陇县拼死到底!”
“所有突陇县的将士,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身后,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家园,不能让金狗入内!”
年轻的县令缓过神来,一把抽出桌案旁的长剑,决定抗争到底,决不投降!
突陇县可是元朝和金朝对接的第一座县城,也是元朝的第一屏障。
好不容易从金朝的入侵中得到解脱,不能再让突陇县陷入之前炼狱般的生活。
事实上,如今的突陇县,已经不是之前的突陇县了。
之前的突陇县,全县有五万多人口,因为金军入侵的关系,短短数月时间人口削弱至一万出头,现在大部分突陇县的人口,也都是从周边招来的。
那时候,不光是突陇县,便是周边几个县城,人口也损失惨重。
庙堂上的那位,干脆直接将周遭几个县城合并在一起,组成了新的突陇县。
正是因为都遭受过之前金军入侵的残酷画面,他们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一切重蹈覆辙。
年轻县令在县衙里穿戴整齐,腰间配剑,掌中持枪,胯下良驹。
他,可是昔日的科举状元,从小便习文学武,端的是文武双全。
只是感念百姓疾苦,在知道突陇县遭遇后,主动请缨,要前来赴任,要改善突陇县。
突陇县外,还以金军名义兵临城下的岳曌,将裴峥招到身前。
为了稳定后方,岳曌留下了张显、程虎、高展、李温、徐吉五人,原本岳家军大将中,只带了颇有才名的裴峥一人。
“裴主簿,我不愿伤害元朝百姓,可有方法能兵不血刃拿下突陇县?”
岳曌虽然是要造元朝的反,但不意味着他就想对普通百姓出手。
普通百姓一方面是未来的人口基石,另一方面也是能否顺利成功的民心所向。
他要对付的,是元朝那些奸佞小人,是那些负隅抵抗的元朝将士。
对于百姓,岳曌终归还是有些不忍的。
他也知道一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突陇县本就是重建之后的县城,又怎么能承受第二次入侵呢?
裴峥,颌下留着山羊胡,身高七尺左右,身材瘦削,文人的气质多过武将的气质。
之前岳昊在的时候,就把岳家军唯一的文职:主簿,交给了裴峥。
“少帅,末将听闻突陇县县令,乃昔日科举状元,心系百姓,也曾与岳帅秉烛夜谈,不如吾等从突陇县县令这里入手?”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拿下突陇县?”
裴峥毕竟是岳家军里少数能够当文臣使用的武将,之前也跟着岳昊与突陇县县令沟通过,还是知道对方的。
“能兵不血刃拿下突陇县,那是最好不过的。”
“还请裴主簿帮我书写一封劝降书。”
岳曌也是和裴峥一样的想法。
突陇县百姓们是无辜的,能够不打就不打,希望这个县令能够以大局观为重吧。
这天下,本来就不是一家的天下,而是千千万万个百姓的天下。
裴峥得了命令,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忙书写一封招降书,并且让不少识字的士卒誊写了一份,命麾下弓箭手将招降书射向突陇县。
“大人,敌方射来招降书,是否一观?”
有机灵的士卒,摘下弓箭上的招降书,递到县令的面前。
“哼!这些都是金军的诡计,本官誓死不降!”
年轻县令一把拍掉士卒手里的招降书,压根就没考虑过投降。
他既是元朝的科举状元,既是元朝的县令,就该以死殉国。
投降?
这是不可能的!
被拍掉手中招降书的士卒,不仅没有因此埋怨,反而是一脸肯定。
如果,眼前这个年轻县令胆敢有一丝投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