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48章 无杜华州,天下苍生奈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章 无杜华州,天下苍生奈何?!(1 / 3)

西苑玉熙宫深处,一连数日,宫门紧闭,药香弥漫。

嘉靖帝这一气非同小可。

他本笃定海瑞不过是受人指使、沽名钓誉的棋子,是杜延霖精心布下的爪牙。

然而,锦衣卫呈上的那数十万言公私文书,字字句句皆为“天下为公”,竟无一丝私心杂念,实乃古今未闻!

这颠覆性的真相,比任何谗言诽谤都更具冲击力。

他的帝王心术,在“海刚峰”这面照妖镜前,似乎显得苍白而可笑。

那“无私”的光辉,灼得他心神不宁,坐卧难安。

因此,嘉靖气病了。

一连数日高烧不退,口中时有呓语,时而斥责“狂悖”,时而又在昏沉中喃喃自语“无私……为臣者,岂能真无私?”

龙榻前,太医院使、院判轮番值守,银针刺穴,名药灌服,一番倾力救治,方才将龙体从险境边缘拉了回来。

只是,这位“仙丹”浸淫多年的帝王,本就被丹汞侵蚀了根基,此番急怒攻心,大伤元气,精气神肉眼可见地萎靡了下去,再无往日那份刻意修炼出的仙风道骨。

数日后,宫门终于开启,允许阁臣入内奏事。

精舍内,药气氤氲不散。

嘉靖半倚在铺着厚厚锦褥的软榻上,身上搭着薄衾,面色是病后的苍白。

他微微阖着眼,听见黄锦通报,目光这才有些虚浮地落在走进来的徐阶身上。

徐阶趋步上前,深深叩首:“臣徐阶,恭请陛下圣安,祈愿龙体康宁。”

“唔……”嘉靖喉咙里滚出一个沉闷含糊的音节,算是回应,随即又疲惫地阖上了眼。

徐阶垂首,拣选了几件紧要却不算刺激的朝务缓缓奏报。

嘉靖帝只是听着,偶尔从鼻腔里发出一个短促的“嗯”声,再无多言。

这时,却听徐阶说道:

“陛下,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灾情,刻不容缓。流民日增,饿浮遍野,地方官吏虽竭力安抚,散粥施药,然杯水车薪,杯水车薪啊……”

徐阶的声音带着沉痛,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目光谨慎地扫过嘉靖苍白的面容,才继续道:“方钝老尚书,临行前……曾以万金之躯泣血力荐一人,言其或可挽此狂澜于既倒…”

徐阶的话在此处微妙地停住了,但未尽之意昭然若揭:

方钝以自身乌纱与清名作保,换取杜延霖以右金都御史之职,总理三省赈灾兼推广番薯。

陛下您也答应了,杜延霖的私信亦被查实无私,君无戏言,可不能因为您病了就食言啊……嘉靖帝沉默了,窗棂透入的光线,映照着空气中浮动的尘埃,更添几分压抑。

良久,嘉靖帝终于开口:

“方钝……既荐之……朕……姑且用之。”

他微微侧首,看向侍立榻旁的黄锦,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丝决断:

“黄锦!”

“奴婢在!”黄锦立刻躬身趋前,屏息凝听。

“传旨!”嘉靖帝的目光看向殿顶,落在虚空某处:

“着杜延霖……迁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总督河南、陕西、山西三省赈灾事宜……赐王命旗牌……许其……便宜行事……尽量……活民………”

“陛下圣明!”徐阶闻言,心头那块巨石轰然落地,他深深叩首,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旨意既下,嘉靖帝仿佛瞬间耗尽了所有气力,疲惫地挥了挥手,示意徐阶退下。

旨意火速传达。杜延霖擢升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总督河南、陕西、山西三省赈灾,并授王命旗牌!虽说官位还只是四品,但此时杜延霖的权柄之重,地位之尊,几与巡抚无二!!

新命在身,杜延霖即刻整备行装,欲往内阁拜谢座师徐阶。

此行除却谢恩,更是要跑跑关系。

他深知朝堂波谲云诡,欲成赈灾大业,非借力不可。

之前杜延霖南下巡盐,就是蒙徐阶推荐的漕运总督王诰倾力相助,他才得以肃贪成功。

只可惜天不假年,王诰已于嘉靖三十六年病逝于漕运总督任上,终年仅五十九岁。

想到这,杜延霖也不由得颇为唏嘘。

正思忖间,车已行至长安街西段,一个十字路口。

前方忽闻一阵喧嚣马蹄与车驾呵斥之声,尘土随之扬起。

只见一驾装饰华贵、皂盖朱轮、仪仗煊赫的四轮大车,在数十名鲜衣怒马的扈从簇拥下,沿着道路中央迤逦而来。

车前开道的锦衣旗尉,神情倨傲,手持红底黑字的硕大回避牌,上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鄢”字!正是严嵩心腹、左副都御史鄢懋卿的车驾!

副都御史是正三品,位在杜延霖之上。

而按照大明律例,两位官员路上相见,隔一品需避道,隔三品则须跪道。

也就是说,两位官员遇见了,必须按官位高低避道行礼。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说翰林地位尊崇,有储相之称,基本只避阁臣、部堂,路上遇到其他官员只要遥遥拱手就算尽了礼数了。

当然,杜延霖不在此例外之中。

于是,他的马车依礼缓缓停靠路旁槐树浓荫之下,让出主道,静候鄢车先行。

杜延霖微挑车帘望去,那煊赫的车驾裹挟着一路风尘,如乌云般卷过。

车轮碾起的黄尘扑簌簌落在杜延霖车辕的青布帷幔上。

旗尉凌厉的目光扫过这辆避让的马车,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鄢懋卿那朱轮皂盖、扈从如云的车队,趾高气扬地掠过杜延霖的车驾,行至路口正要左转入另一条横街恰在此时,另一队车驾自横街驶出,欲汇入长安街主道。

这队车驾规制虽远不及鄢府煊赫,却自有一股清贵气度。

青呢轿帷,前导二人,仪仗简洁而不失威仪。

最引人注目的是轿前竖着的“翰林院侍讲学士高”的回避牌!

这正是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裕王府讲官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