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传输速率的16倍!!
通常来说。
用电信号传输,单波长传输的速率极限,是每秒100吉比特。
而光信号通信,潜力更大。
但缺点是,传输距离一旦延长,信号会变得很差。
这是由于光信号的波形,发生了畸变。
陈远在不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情况下,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通信装置,能在光信号传输时检测到信号的波形畸变,然后将信号恢复原状。
能将信号波形畸变恢复原状的通信装置,以前通信界就有,但检测和矫正的精确度不高。
这一次,陈远自主研发的新型通信装置,能把旧装置的检测和矫正精确度,足足提高200倍以上,而且可以适应各种温度和气压变化。
实验过程中。
陈远使用80公里长的色散移位光纤,进行试验。
光纤的温度从5摄氏度,变化到45摄氏度。
用新技术传输的光信号,基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具体的实验数据。
论文里罗列的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
“妙啊!”
萧海教授,拍案叫绝道。
光纤通信,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简称为“光通信”。
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界就开始光通信的研究和探索之路。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光通信技术已经很成熟,主要以短波长光源和多模光纤为标志。随后,第二代光通信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以长波长光源和单模光纤为标志。
现阶段,科学界正在研究全光化和光集成化的光纤通信技术。
全光化通信技术,指的是在中继器中光信号直接被放大,省去了光一电转换和电一光转换过程。全光化的光集成化功能,大大减少了中断器和光端机的体积,降低了功耗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但缺点是,传输距离延长后,信号会变差。
整个通信领域,暂时没有方法,能解决这一难点。
而现在……
陈远研发出的新型通信装置,能让光信号在长距离情况下,依旧非常稳定。
显然,该技术为建设传输速率更快的新一代光通信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萧海好奇道:“小陈,你使用80公里长的色散移位光纤,进行通信实验,应该要花费不少钱吧?”“是的!”
陈远点点头:“我是桃花村民,家里比较富裕。
否则的话,我根本没有资金完成这样的实验。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
我采购大量试验用的光纤,前前后后花了100万元。”
“原来如此!”
萧海恍然。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你这篇论文,质量极高,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任何国际顶级期刊都愿意对外刊登你的论文,具体投稿哪家期刊,全凭你心意。
我个人只给你两个建议。”
陈远连忙说道:“萧教授,请您指点!”
萧海缓缓说道:“第一,在你对外刊登论文之前,你最好先去申请相关技术专利,免得后续产生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在超高速光通信领域,你这项技术非常重要,能大幅度提高光纤通信速度和传输速度。但你接下来,还需要对该技术进行不同距离的验证。
比如120公里试验光缆验证,比如500公里试验光缆验证等等。
光靠你自己的资金,不足以让你多次进行试验。
资金方面。
我可以帮你联系桃花通信有限公司。
他们应该对你的技术专利,非常感兴趣。”
说到这里。
萧海从桌上,拿出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吴冕:“有什么需要帮助,打老师电话!”
“谢谢教授!”
陈远紧紧捏着名片,非常感动。
他先前只想着发表论文,没细想论文发布后的专利问题、后续试验经费问题。
但这些东西,萧教授都想到了,而且愿意帮助他。
对此,陈远心里感激万分!
另一边。
桃花大学,天文学院。
某办公室内。
王月林教授,面带震惊道:“小张,你确定吗?你真的观测到一颗位于太阳系的新天体?”“王教授,我确定!”
大一学生张晓忠,郑重的点点头:“我在论文里详细记录了我发现新天体的具体始末,请您过目。”听到这话。
王月林耐心的看起了论文。
电脑屏幕上。
论文标题,名为《太阳系中的遥远天体,人类探索的未来目标?》
开篇提到。
宇宙总是充满惊喜,每当人类自以为已经洞悉了某个领域的奥秘,总会有新的发现来打破这种认知。今年3月份的时候。
天文学院的大一学生张晓忠,在桃花大学校内天文台,利用巨型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外围的天体。这时,张晓忠意外观测到,一个天体在超过3.1小时之内,移动了4.6角分。
显示距离,约为100天文单位。
今年4月份时,张晓忠继续在学校天文台,观察这个天体,以及观测它的公转轨道。
经过详细探测和追踪。
张晓忠把这个未知的红色新天体,暂时命名为“塞德娜”。
塞德娜,是一颗矮行星,位于外太阳系巨行星轨道之外,是一个冰质的天体,表面温度是零下240摄氏度。
它体积大小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40天自转一次。
他还拥有一个令人咋舌的椭圆公转轨道,公转周期约为11400年。
塞德娜的近日点约为76个天文单位,远日点为937个天文单位。
这一发现,意味着它成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遥远的天体。
至于为什么取塞德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