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间殿上金碧辉煌。
帝辛斜倚在雕龙宝座上,目光炯炯有神。
“诸位爱卿,今日可有要事奏报?“
帝辛俯瞰群臣问道。
殿中一片寂静。
微子启垂首不语。
群臣都看出来这位大王近些时日夜不能寐,操劳国事,不想让其太过于劳心。
只见申公豹此刻列版出席,道:“启禀大王,臣与钦天监张先生商讨,有安邦定国之策献上。”帝辛点了点头,道:“先前太师呈上十策,兴我大商山河,如今气象焕然一新,不知今日有何等高见。”
申公豹拱手一礼,道:“诸侯各自为政,法令不一,臣有六同之策,可令大商江山永固!”申公豹转身看着诸臣,道:“这六同之策当与十策并谈,为殷商国本,今日上奏,也当列请群臣共见。”
群臣皆在此刻朝着申公豹看了过来,申公豹道:“今诸侯各有其文,东鲁用蝌蚪,楚越刻鸟迹,臣请以殷商甲骨为正,创雅文通行天下,可设庠序之制,以青铜铸字模。”
申公豹将手中书卷一一分发,列给群臣,又点了一份上呈帝辛。
“再说车马。”
申公豹道:“今各国车轨宽窄不一,遇他国道路则轮毂不合,当以殷尺六尺为轨,修驰道连通四方。”“今东夷以贝壳计粟,南蛮用竹筒量酒,当铸商鼎为度,分天下斗斛。”
“北地生食人肝,南疆兄妹为婚,当立《商礼》正人伦,以龟甲占卜定吉凶,祭祀必用青铜礼器。”“废分封,设郡县,择王室子弟为牧,三年一考绩,如此,叛逆无所遁形。”
“今天下以海贝、刀币为主,当以大商通宝代替贝币,背面铸饕餮纹,书炎黄乘顺。”
“此为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货同币,为吾大商万年之策。”
申公豹这一番话,引得群臣喝彩。
就连商容、微子等老臣,也都无一不为之动容、惊讶。
自申公豹主太师位,可以说鞠躬尽瘁,为了殷商之事奔波劳碌,屡献惊人国策。
如今大商之局一改旧制,虽然划分郡县之事引起了一番腥风血雨,可整个殷商已成一统。
大夫杨珏上前道:“好一个六策,若能兴盛此事,那西岐小儿将沦为何处!太师之言惊天动地!”帝辛点了点头,道:“太师忧国忧民,群臣所见,孤王也看在眼中,今日孤王也有一典,欲与诸位爱卿商议。”
“当年苏氏祸乱后宫乃是孤犯下大错,然吾二子流落西岐,那西岐姜子牙气势猖獗,不可不取。”“孤欲领兵亲征西岐,已遣先行官前往三山关,敕定邓九公领兵五十万,随军保驾。”
“国中大事,暂且交由皇叔与太傅箕子二人负责。”
“孤心意已定,迎回两位王子乃是国本所在,还请群臣通晓孤王这一番苦心。”
帝辛站起身来,将那轩辕剑端在手中,将那轩辕剑立在了身后。
申公豹眼神之中闪过一丝黯然之色,他望气之术虽然不高深,可也看得出来,帝辛风烛残年,只余这一囗心气。
国不可一日无主,帝辛这是想给大商留一条退路。
尽管面对群臣非议,申公豹还是决定力挺帝辛,当场为其力排众议,成了这伐西大局。
下了朝之后,申公豹匆匆来了司天台,张吉利却已洞悉到了一切。
张吉利告知申公豹,让其坐镇朝歌推行这六策,稳固国本,他将会随君亲征,会战西岐。
张吉利已不是当初的张吉利,此番随人皇亲征,也不是非要灭了他西岐,而是迎回那两位王子。张吉利已经预料到,此番出征必会引得惊天变故,甚至是未来人道主宰的大势将会发生变化。有李耳失策在先,或许此际也是人道逆天改命之机。
第二日人皇大祭,列甲出征,而张吉利已来到了龙虎山上。
这摘星洞并未荒废,而是邓婵玉在其中修炼,只见阵阵祥瑞宝光从其中荡漾而出。
邓婵玉借着那一颗先天人参果,已突破到了玄仙巅峰的境界,只差一步就能踏入金仙大能。见到张吉利到来,邓婵玉也不意外。
邓婵玉道:“日前接到了大王旨意,吾三山关一关大军尽出,西征西岐,大哥可是要来助我行军?”张吉利点了点头,道:“此去西岐福祸未定,大哥怎能让你一人涉险,况且此次大王御驾亲征,其中变数良多。”
“在这之前,还是助你修成金仙境界,况且吾那神道真身想要成道,还需要你一道造化气运相助。”“大善!”
随后两人在那白玉云床之上端坐而下,伴随着天地灵气入体,张吉利开始助邓婵玉突破。一缕缕造化玄机,也被张吉利吸收,转入那神道真身之中。
无量山。
张吉利周身魔气达到了一种极致,然而张吉利却在此刻以魔道至理参悟释道奥秘。
截取西方气运已经良久,张吉利也有了不少的参悟。
佛家三千妙法,在于缘起性空,止观双运,道家三千造化,道乘流行,性命双修。
两者之间皆是互相应证,无极真如。
释道之根本在于一念三千,一念心具足三千诸法,正是十界互具、十如是、三世间。
此刻多宝道人来到了张吉利的洞府之中,道:“不知道道友唤吾前来,所谓何事?”
张吉利道:“道友坐下说话。”
多宝道人落座之后,张吉利方才道:“本座以魔劫入道,感悟天地苍生之业力,心中有所感悟,故而与道友相互应证。”
“今人皇亲征西,此际也是截教与玉虚宫一分长短之时机,这成道只在一念之间。”
多宝道人随手一动,那多宝塔显化在虚空之中,此宝已显无量业劫圣光,看上去似乎格格不入,那其中的业力已经演化为七级浮屠。
张吉利展开弃天神幡,魔道大道霸绝天地,幡中血河翻涌却暗含生机。
两人通过法宝演化各自大道,多宝塔玄光普照,弃天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