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暗夜荆棘> 卷末感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末感言(1 / 2)

阅读预警:

作者想法,或许不是你想看到的。内含与主线无关的内容,或可能令阅读者反感,或可能破坏你对整部作品的感受。

想好再往下拉,慎入!慎入!

这部小说终于迎来了终章。

这是我发布的第一部公开作品,小说数据并不佳,读者寥寥。

一些一起写作的伙伴曾劝我不要浪费时间,放弃这本去开新书。但我仍是坚持了两个多月,把《暗夜荆棘》这部作品认真写完。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读者朋友们能看到这里。

你们给我的评论、投票,支持着我每一个夜晚在灯下的写作。

小说故事虽然结束,但林亦忻仍会在故事的世界里继续她的事业和生活。

这个人物创作之初,我就设定了她是个德州扑克高手,也是名校商科高材生。

这就决定了她有冷静的思维,不浅的城府,以及足够的商业潜能。

所以,只要有成长环境,她必能迈步向前。

故事终结在一次磨坊口的边贸谈判冲突。

实则,她在处理磨坊口运输线的过程中,发现了行业和家族内部更深层次的腐败和僵化。

她意识到小心翼翼地处理个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颠覆性的变革。

她有更宏大的愿景,想建立一个更透明、更高效、更符合她价值观的商业帝国。

而现有势力,包括查英哲的布局,都无法满足她的野心。

查英哲的那些手法,太依赖他个人的极限运作。

她要的是彻底摆脱压制。不被任何家族、任何男人所左右。

联络那些被边缘化的中小势力,整合分散力量,形成新的联盟。

在行业内推出新商业模式,开辟新道路,让旧体系无力招架。

这将是一场全面宣战。

包括查英哲在内的所有既得利益者,都可能成为她的敌人。

查英哲的立场?

他是个顶级幕后操盘手。

他的反制手段,将是林亦忻面临的最大挑战。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未来两人更精彩的互动和关系。

推进变革时,林亦忻平衡自己的理想与必要的铁腕手段,游走在英雄与独裁者的边界。

这个时候,再返回去看故事的第一章。

会发现,现在的林亦忻,已蜕变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关于创作一

故事最早的设计,是以老年林亦忻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为开端。

场景是查先生葬礼之后的茶园休息室内。

孩子们围着太奶奶,让她讲太爷爷过去的故事。

题目定的是“清迈陈梦”。

过往叙事会穿插现实叙事,会有已到高龄的林亦忻,处理家族危机的情节。纯纯文学化的、理想化的写法。那样写,可能根本无法过稿。

后为了能投稿商业化平台,便用了这个《暗夜荆棘》的名字。故事用了更易读一些的套路化开头,以言情方式展现,大家才能看到。

内容为了适配中文读者群,改了华裔设定。

预警!

以下涉及人物篇外情感关系及留白内容解读。

故事的创作原型,并不美好。

或许你会无法接受,慎入!

在创作的段时间里,作品里的每个人物,就像是鲜活的真人,陪伴着我。

他们也陪伴过各位读者。

在我觉得卡文的时候,我会去想象那些人物的生活细节,来帮我得到灵感。

这本书数据,在很早期就确定已经挂了。我在灯下敲击键盘,那时已是周日晚上十二点多。我会想到林亦忻的信念,查英哲的默默付出,安妮的忠勇,蓝焰的坚持,郑秀衡的可恶和可悲,然后坚持往下写。故事一百章后的那些情节,有我作者自嗨的成分之内。叙事也更成人,更含蓄,我自认为比前一百章精彩得多。

写恋爱必然会比写商战讨喜,但我还是选择了商战。

我也知道,故事一百章后,只剩下几个读者了。

但我还是愿为你们,把故事讲完。

小说的设定不是小白文。

所以,我从不刻意追求所谓的1v1。

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情感和生活的复杂,不会那么理想化。哪怕站在高位,亦会身不由己。人物可以有自己的过去。

也可以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去接受善意的情感,或是短暂的关系。

所以

我给故事情节留了许多白,包括诸多人物的私人关系。

有些地方的暗示,你可以认为是在演戏,也可以认为是真的。

人物是否1v1,选择权交给读者去决定。

读者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想。他们在某一次,某一晚,是否发生过什么。不被作者的笔所拘束。

小说故事里的人物,涉及到一群高阈值人士。

这注定了本文小众的宿命。

像他们这样的人,低级的生理欲,并不足以成为亲近的理由。

他们遇到真正的感情,不追求身体的放纵,而是灵魂的确认。

就像富豪不炫富,强者不滥用权力,他们的情同欲,也带着“不轻易交付”的傲慢。

这个故事,特别致敬一位女士。

小说为了浓缩,把人物成长过程压缩到一两年内。

而这位女士真正的成长,历时十多年之久。

从一位妙龄少女,成长为一位运筹帷幄的顶层商业人士,青春早已逝去。

但是,商场风云变幻,这位女士,以及她的男友,都败在2007年金融危机,再无翻身。豪门倾轧,众多昔日好友落井下石。资产,倾覆溃散。

虽然经历那么多,女士和男友分分合合,终没有走入婚姻殿堂,也无子女。一切,令人嗟叹。写这部小说,或是为了补足遗憾。

故事里的查英哲和林亦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