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导演重生2001> 第30章 应酬 煤老爹转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应酬 煤老爹转行(2 / 3)

陈默迎上父亲的目光,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是给您指条路。您儿子我可是要青出于蓝的,总不能一辈子活在你'煤老板'的阴影下吧?”

信号灯由红变绿,陈铁山缓缓松开刹车。

车子重新启动时,仪表盘的蓝光映出他微微颤抖的嘴角。

“行。”

良久,陈铁山吐出一个字,右手离开方向盘重重拍了拍儿子的大腿。

“明天我叫会计来,咱们回去先好好算笔账。”

………

车厢里陷入沉默,只有发动机低沉的轰鸣。

陈默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突然发现这座生活了21年的小城变得既熟悉又陌生。

老百货公司慢慢变成了连锁超市,街角的录像厅改成了网吧,只有那家刀削面馆还在原处,招牌却换成了LED灯箱。

“对了。”

陈铁山突然打破沉默。

“你李叔今天私下找我,想给他闺女要个角色。”

陈默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爸,我拍的不是那种...”

“我知道!”

陈铁山不耐烦地摆摆手。

“我当场就回绝了。跟他说我儿子拍的是电影,不是煤老板捧小蜜的那种烂片。”

陈默忍不住笑出声。父亲虽然不懂电影,但在维护他这件事上从来不含糊。

车子拐进小区时,陈铁山突然问道。

“那个...你妈最近总念叨的儿媳妇...”

“爸!”

陈默哭笑不得,“我才二十一。”

“我二十一的时候都和你妈好了!”

陈铁山哼了一声,“你妈23岁,你都从她肚子里滚出来了。”

“知道知道。”

陈默赶紧打断,“天天走十几里山路去教书地方看她嘛。”

父子俩相视一笑。

这个听了无数遍的故事,早已成为家里的经典梗。

“臭小子。”

陈铁山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比你老子强。”

月光透过车库的天窗洒下来,父子俩的影子在水泥地上拖得很长。

………

回到家,客厅里的老式座钟敲了十下,王秀琴端来一壶新泡的龙井,茶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

陈默接过茶杯,指尖感受着温热的瓷壁,突然开口。

“爸,我觉得商业地产可以。”

“你说的香港商城那种?”

陈铁山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了倾。

他去年去香港考察时,对铜锣湾那些光鲜亮丽的购物中心印象深刻。

“不全是。”

陈默蘸着茶水在红木茶几上画了个圈。

“西北地区缺的不仅是大而全的综合体,而是精品商业。”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勾勒出几个区块。

“学香港的选址策略,但要做精细化的服务。”

王秀琴放下针线活,也凑了过来。

她虽然不懂生意,但看到儿子难得这么有兴致,眼里满是欣慰。

………

“五万平米左右的区域型购物中心。”

陈默的指尖在茶水上划过,留下清晰的水痕。

“餐饮占比20%,购物业态50%,影城10%,剩下20%做零售超市体验区。”

他顿了顿,“不追求一线奢侈品牌,但要保证服务细节。”

“等等。”

陈铁山突然打断,从抽屉里掏出个笔记本。

“我记一下。”

他粗糙的手指笨拙地握着钢笔,像当年在矿上记工分一样认真。

陈默看着父亲的样子,心里一暖,放慢语速继续说道。

“免费车辆寄存处、母婴室、宠物寄存处这些都是基础。还可以做会员制的儿童游乐区,配备专业看护;设立老花镜免费租借点;甚至可以在洗手间里准备姨妈巾应急包...”

“这得多少成本啊?”陈铁山皱着眉头算账。

“像太原和西安这种省会,单店前期投入大概1.5亿,包括地皮价格。”

陈默喝了口茶。

“但在西北乃至全国城市,这种精细化服务绝对是降维打击。我们先在太原、西安试点,然后向榆林、鄂尔多斯这些能源城市扩张。”

老妈王秀琴突然插话:“为啥要去榆林?”

“因为煤老板和煤老板的太太们。”

陈默笑着解释。

“这些阔太太有钱有闲,又渴望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她们去一趟BJ上海,能把整个专柜搬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小上海'开到她们家门口。”

陈铁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

“那影城呢?10%是不是太少了?”

“我们不做传统影院,影院只是吸引流量休闲地方。”

陈默眼睛发亮,“你可以是打造'艺术会客厅'。每周邀请电影人来做沙龙,放映艺术片。那些煤老板太太们最吃这套文化牌。”

茶壶里的水又续了一轮,陈默越说越起劲。

“最关键的是会员体系。不是简单的积分卡,而是真正的私人管家服务。生日送定制蛋糕,孩子放学帮忙接送,甚至能代办签证...”

“这不就是高级保姆吗?”

王秀琴听得目瞪口呆。

“不,妈,这叫'生活方式运营商'。”

陈默想起后世胖东来的成功经验。

“我们要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身份认同。让顾客觉得,在这里消费,代表的是品味和品质。”

陈铁山突然拍了下大腿。

“我明白了!就像咱们矿上那些暴发户,买了宝马还要专门雇司机,不就是图个面子吗?”

“没错!”

陈默兴奋地点头,“而且这种模式在全国完全是空白。以后肯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发现,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已经站稳脚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