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室传来,“陈,来看看这个!”
新的样片让陈默眼前一亮。画面依然保持着深海应有的冷蓝色调。
马克巧妙地在水面反射处加入了些许暖色,既保留了压抑感,又不至于让观众视觉疲劳。
“Perfect!就是这样!”陈默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
11月18日,光影时代北美公司办公楼。
陈默站在四层小楼的顶层办公室,透过落地窗俯瞰洛杉矶的城市景观。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深褐色的实木办公桌上,照亮了桌上摆放的几个相框。
他与《鲨滩》主创的合影,去年在柏林电影节领奖的照片,还有一张他与好莱坞几位知名制片人的合照。
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本地发行公司,现在门口已经挂上了“Light & Shadow Era North America“的烫金招牌。
陈默伸手调整了一下领带,这是他特意为今天准备的阿玛尼,在好莱坞,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老板,人都到齐了。”汤姆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这位四十出头的前派拉蒙制片人今天穿了一件深蓝色西装,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炯炯有神,浑身上下散发着好莱坞资深从业者的专业气质。
“都准备好了?”陈默问道,顺手整理了一下西装袖口。
汤姆点点头,“投影设备测试过了,咖啡和点心也都安排好了。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有几个技术部门的员工对'中国老板'有些顾虑。”
陈默轻笑一声,“等他们听完我的计划,顾虑就会变成期待。走吧,别让团队等太久。”
会议室里,三十多名新员工已经就座。陈默迈入房间时,交谈声立刻小了下来。
他扫视一圈,有留着大胡子的资深发行经理正端着咖啡杯打量他;有干练的市场部女性主管丽莎已经打开笔记本准备记录。典型的美国职场混搭风。
“陈默用流利的英语开场,站到了投影幕布前,“首先,欢迎加入光影时代这个大家庭。”
他按下遥控器,幕布上显示出公司的LOGO。
一道光线穿过电影胶片形成的桥梁图案。“我知道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我这个中国老板充满疑问。他能带给我们什么?这家公司有什么特别之处?”
………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气氛稍微轻松了些。
陈默注意到那个大胡子发行经理放下了咖啡杯,开始认真听讲。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两组数据。”
陈默切换到下一张PPT,上面是两个并列的柱状图。
“左边是过去五年美国的票房增长曲线,平均年增长率2.3%;右边是中国电影市场十年的预估扩张速度,保守估计年增长率62%。”
大胡子部终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盯着屏幕。陈默继续道:“而光影时代的定位…”
他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是两个巨人用肩膀扛起一座桥梁的示意图,“就是架设在这两个巨人间的那座桥梁。”
市场总监丽莎举起手,她有一头利落的金色短发,声音清晰有力。
“老板,好莱坞已经有很多公司尝试打开中国市场,但大多失败了。我们有什么不同?”
陈默微笑着调出下一张PPT,上面列出了三个要点,“好问题,丽莎。第一,我不仅是老板,还是在中国有成功作品的导演和制片人。”
“第二,我们不只想把美国电影卖到中国,还要把中国故事用世界语言讲给全球观众。”
陈默故意停顿了一下,扫视全场,“第三,我们有钱,而且不怕冒险。”
陈默注意到员工们的表情开始变化,怀疑逐渐被好奇取代。他趁热打铁:“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我们首批的三个项目。”
投影切换到第一个项目:“《潜伏》,一部恐怖片,预算150万美元,已经与狮门达成共同发行协议。”屏幕上出现了概念图和分镜脚本。
“第二个项目,《贝利叶一家》,改编自法国小说《静默》,家庭喜剧类,投资2000万美金,我将执导该电影。”
当介绍到第三个项目——《鲨滩》的北美发行计划时,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陈默详细解释了这部中低成本惊悚片的市场定位和发行策略。
“我们计划在元旦,冬季档末的第一个周五上映,避开那些大片的锋芒。”
陈默指着屏幕上的排片表说道,“狮门负责北美和海外院线发行,而我们助力北美院线和所有新媒体和衍生品渠道。”
会议持续了近两小时,陈默回答了各部门的种种疑问。
结束时,他注意到大多数员工离开时的表情都比进来时明朗了许多。
………
“太棒了,老板。”
最后一个员工离开后,汤姆关上门,松了松领带,“老实说,我没想到他们会这么买账。好莱坞的人通常对新玩家很警惕。”
陈默走到窗前,夕阳将城市染成金色,“因为他们嗅到了机会的味道。中国人进入好莱坞不是新闻,但一个既懂中国市场又懂好莱坞规则的中国电影人?这倒是新鲜。”
“说到规则,”汤姆犹豫了一下,从文件夹里取出几份文件,“工会那边需要你签几份文件。特别是关于特效团队的工作时长和加班费的部分...”
陈默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条款,“我明白你的顾虑。中国公司喜欢'加班文化',但我要建立的是国际化团队。”
陈默拿起钢笔,在文件上签下名字,“你按美国标准来,该付的加班费一分不少。”
汤姆明显松了一口气,肩膀放松下来,“太好了。工会那边盯得很紧,上个月迪士尼刚因为违规加班被罚了200万。”
陈默将签好的文件递还给汤姆,“对了,员工医疗保险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