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宫内的灯光璀璨如星河,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上,各国电影人、媒体记者和影评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最后几个重要奖项的揭晓。
陈默坐在座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目光平静地望向舞台。汤姆在一旁低声说着什么,但陈默的心思早已飘远。影帝的获奖感言慷慨激昂,但陈默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接下来,是最佳导演奖。
然后是评审团特别奖。
最后,是金狮奖。
每一个奖项,都代表着电影节的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和评审团奖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味着截然不同的分量。
突然,台上的颁奖嘉宾法国著名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轻轻展开手中的信封,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是CHEN MO,《健听女孩》!”
一瞬间,整个电影宫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陈默愣住了。
汤姆猛地转头,瞪大眼睛,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站起身用力鼓掌。斯嘉丽·约翰逊更是激动得捂住嘴,眼眶瞬间湿润。
不远处,中国电影代表团一片沸腾。吕乐和蔡明亮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向陈默投去惊叹的目光。“威尼斯真敢啊!”吕乐低声说道,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
“但这部电影,值得。”蔡明亮微笑回应。
陈默终于从恍惚中回神,站起身时,双腿竟有些发软。
汤姆一把扶住他,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斯嘉丽更是情难自禁,轻轻吻了他的脸颊,引得全场一阵善意的欢呼。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陈默缓步走向舞台。
聚光灯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评审团代表仍在宣读颁奖词: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力量的电影,它展现了人性最深刻的同情与理解。陈默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听见’与“被听见’的故事,让观众在寂静中感受到最澎湃的情感。”
陈默站上领奖台,双手微微颤抖,却坚定地接过了那座沉甸甸的银狮奖杯。
“谢谢。”他的声音有些发紧,但很快调整过来。
深吸一口气,他看向台下上千双期待的眼睛,用略带口音但流利的英语开始了自己的获奖感言:“我是陈默,一个来自中国的电影人。”
他的声音在电影宫内回荡,清晰而有力。
“去年,我曾带着一颗对电影无限热爱的心,第一次踏上柏林电影节的舞台。那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
“而今天,我有幸站在威尼斯的领奖台上,获得评审团的肯定,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斯嘉丽、汤姆、吕乐、蔡明亮,以及所有中国电影人,继续道:
“我要感谢我的主演斯嘉丽·约翰逊,你的表演让这部电影有了灵魂。”
斯嘉丽在台下微笑,眼中闪烁着泪光。
“感谢我的制片人汤姆,没有你,这部电影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
汤姆咧嘴一笑,竖起大拇指。
“感谢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我的父母……”
他的声音微微哽咽,但很快调整过来。
“最后,感谢威尼斯电影节,感谢评委会,感谢所有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
“电影是跨越语言的艺术,而今晚,我们所有人都被同一部电影打动。”
“谢谢。”
全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陈默深吸一口气,捧着奖杯走下舞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云端。
回到座位后,汤姆一把搂住他,大笑道:“陈!我们做到了!”
斯嘉丽则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道:“导演,恭喜。”
陈默微笑点头,但很快,台上的声音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获得评审团大奖的是一一《座头市》,北野武;《风筝》,兰达·查哈尔。”
全场掌声雷动。北野武面无表情地走上台,但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他眼中的笑意。
最后,最重磅的金狮奖揭晓
“获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是一《回归》,安德烈·萨金塞夫。”
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站起身,在众人的祝贺中走向舞台。
陈默轻轻鼓掌,心中并无遗憾。
“《回归》确实更符合金狮奖的调性。”他低声对汤姆说道。
汤姆咧嘴一笑:“但我们拿了最佳导演和影后,已经赚翻了!”
斯嘉丽在一旁点头,眼中满是兴奋。
“陈导,我们是不是该准备庆功宴了?”
陈默笑着点头:“当然。”
凌晨三点的Bu,央视大楼灯火通明。新闻编辑室里,值班主编老张猛灌了一口浓咖啡,盯着实时传来的威尼斯现场画面。
当陈默捧起银狮奖杯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他猛地拍桌:“快!把这条新闻放进早间头条!”与此同时,威尼斯的夜色已深。
陈默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HotelDanieli,刚推开套房的门,手机就开始疯狂震动。未读消息99+,00图标上的红点触目惊心。他苦笑着把手机调成静音,一头栽进柔软的大床。“叮”客房电话突兀地响起。
“陈导!”小林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中影国际部刚来电话,说国内媒体已经炸锅了!《新闻联播》要了我们首映式的素材!”
陈默把脸埋在枕头里闷哼一声:“让他们先睡会.”话没说完,鼾声已经响起。
六小时后,BJ早高峰的地铁上,无数上班族低头刷着手机。
网络热榜赫然是:#陈默威尼斯最佳导演#。话题阅读量以每分钟几万的速度飙升,评论区一片沸腾:“中戏之光!”
“这才叫文化输出!”
“斯嘉丽拿影后实至名归!”
而在洛杉矶,刚下飞机的斯嘉丽就被守候的记者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