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像颗炸弹,在业内炸开了锅一要知道,2004年全年的文艺片总票房加起来才一亿多票房。其中最卖座的《入殓师》也只拿到9700万票房。
而叶柯这部片子,仅凭一己之力就将文艺片的票房天花板抬高了一倍。
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票房构成里,二刷三刷观众贡献了近40%,也就是说,有近8000万的票房来自“回头客”。
只能说,去年的文艺票房天花板是叶柯,今年的天花板可能依旧是他。
而且这个天花板,估计很难短时间再被打破。
而叶柯也是硬生生凭着三部文艺片,拿下三亿票房的内地男演员。
这是在05年,是国内票房还未井喷的时候,所以说叶柯简直是拉出新高度。
票房数据背后,是铺天盖地的深度影评。
《南方周末》的文化版用整版篇幅分析:“《小偷家族》的胜利,在于它避开了文艺片常见的“苦难贩卖’。
当其他影片还在镜头里堆砌破败的房屋、佝偻的背影时。
叶柯让小偷家族在偷来的面包里吃出甜,在漏风的屋子里讲出暖,这种“带着糖渣的现实’,比任何刻意的煽情都更戳人心。”
在网上有观众写下:“第一次看哭是因为他们偷东西被抓,第二次看哭是因为他们分偷来的泡面时,奶奶把蛋给了最小的孩子。
第三次看才懂,所谓家,不是房产证上的名字,是有人愿意把最后一口吃的分给你。”
更有人翻出04年的票房数据对比:“去年最火的《功夫》拿了1.7亿,可那是靠特效和星爷的招牌。《天下无贼》1.2亿,靠的是刘德哗、刘喏英的国民度。
叶柯这部,靠的是他和五个“无名之辈’和一堆偷来的生活碎片,却硬生生比它们都能打。”而业内的讨论更是炸开了锅。
有导演在访谈里直言:“2亿这个数字,打了所有说“文艺片没市场’的人的脸。
我们拍《德拉姆》,费尽心力拿到3000万票房就谢天谢地,叶柯用事实证明,不是观众不爱看文艺片,是我们没拍出能让观众放进心心里的故事。”
投资方们则忙着翻旧账:“去年有人说《入殓师》9700万已是极限。
结果今年叶柯就翻倍给你看,这哪是票房,是给整个行业的耳光。
关键这两部电影,还都是与叶柯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