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冯小缸举着酒杯凑过来:“行啊你,现在都给陆串说话带包袱了?
陆串那需要你个“新人’捧着,来来来,先罚三杯。
我刚听陈道名说,你领奖时夸他比奖杯重要,合着我俩加起来,还不如他一句话值钱?”
人嘛,利益面前哪有对错呢。
看似让叶柯罚酒,但更多像是偏袒他,毕竟他接下来的新电影可是由华宜投资,而冯小缸可也有华宜股份。
对于冯小缸插科打诨,周围众人都看向陆串,后者脸色越发不对劲,看着就像是要爆……哭?毕竟陆串哭戏一直在圈内闻名遐迩,甚至连不少观众都知道,有个导演哭戏比演员还厉害。撇了一眼陆串,叶柯赶紧举杯:“冯导你这是吃醋了?那我得单独敬你一个。
你拍商业片是给观众开盛宴,我拍文艺片是给大家端小菜,咱各司其职,再说……”
他故意拖长音,“您那盛宴里要是缺道解腻的凉菜,随时找我啊。”
这话逗得冯小缸笑骂“贫嘴”,却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全场笑成一片时,陈道名端着茶杯走过来:“刚才在台上没说够?”
叶柯赶紧站直了:“陈老师,你刚才那句“表演从心里流出来’,我得裱起来挂在监视器后面。”“别整那些虚的。”
陈道名眼里带着笑意,“记住现在这股子劲儿,别让奖杯压弯了腰。”
叶柯举起杯子跟他的茶杯碰了碰:“您放心,我这俩奖杯啊,回头就好好保存着。”
陈道名闻言,嘴角弯了弯,没再多说,只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刚跟陈道名聊了两句,李雪剑走过来,眼里闪着笑意:“小叶,刚才在台上说的那些话,说到我心坎里了。
电影这门课,确实没个头。”
他指了指叶柯手里的酒杯,“少喝点,酒容易打断思绪。”
叶柯赶紧放下酒杯,扶着李雪剑坐下:“您说得是,我这就换茶。”
“您要是不嫌弃,我想请您给新电影把把关,顺便我那边有个重要角色缺少老师你来饰演。”李雪剑乐了,摆了摆手:“我哪懂你们年轻人的新花样?而且你这个花样玩的很好,把把关,其实是想忽悠我去拍电影吧。”
几人正说着,那边忽然起了点小动静。
陆串不知被谁劝了几句,脸色稍缓,正端着酒杯跟几个制片人说话,只是眼角余光扫过叶柯这边时,还是带着点不自在。
旁边的王玲凑到叶柯耳边轻声说:“别往心里去,他就是今晚气不顺。”
叶柯笑了笑,拿起茶杯抿了口:“没事,谁还没个想不开的时候。再说了,他要是真憋着股劲儿想较劲,下次拿出好作品来,对观众也是好事。”
可惜,陆太郎没有下次…
散场时已是后半夜,王玲拎着装奖杯的盒子,叶柯帮李雪剑把外套搭在胳膊上,几人分别乘坐不同车子去往不同地方…
第二天清晨,金鸡奖的硝烟尚未散尽,网络世界已掀起翻涌的浪潮。
新浪娱乐的头条标题格外醒目:《金鸡奖二十年奇迹!叶柯同揽最佳导演与影帝,《小偷家族》成最大赢家》,配图里叶柯高举两座奖杯的身影被放大,背景是全场起立鼓掌的盛况。
文章里细数他从柏林影帝到金鸡双奖的蜕变,特意截了颁奖礼上那句“拍烟火气里的挣扎与温柔”,评论区半小时内突破五万条。
“凌晨三点刷到颁奖视频,看叶柯说“电影没有毕业那天’直接泪目!”
ID为“最后的魔王”的网友留言被顶上热评。
“《小偷家族》里他演的那个父亲,蹲在便利店门口吃着方便面的样子,像极了我爸当年为了给我凑学费,在工地门口啃馒头的模样。”
年初刚刚出现的豆瓣,其中小组“电影爱好者联盟”里,讨论帖盖到了八百多层。
有人翻出三年前叶柯第一在柏林领奖时的青涩照片对比:“那时候他说自己像个学生,现在真的带着一股子老师的沉稳了,但眼睛里的光没变。”
也有不同声音夹杂其中,“导演拿影帝是不是太占名额?陆串的《可可西里》明明也不错。”立刻有人回怼:“去看看《小偷家族》的片场纪录片!叶柯为了演好角色,真的是跟着拾荒老人蹲了半个月街角,这种演员拿奖凭什么不服?”
天涯论坛的热帖则带着点江湖气:《扒一扒叶柯的逆袭路,从跑龙套到双料大佬只用了四年?》。楼主贴出他早年演电视剧的截图,对比《小偷家族》里眼神复杂的父亲,感慨“这哪是逆袭,明明是把生活嚼碎了揉进戏里”。
楼里有人爆出自称是《小偷家族》群演的料:“拍暴雨夜那场戏,气温零下三度,叶柯穿着单衣在雨里淋了三小时,喊停时嘴唇都紫了,还笑着说“这才够劲儿’。”
看到这些评论里,叶柯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家养的那些水军,在这互联网里浑水摸鱼?
纸质媒体更显厚重。
《电影报》用整版分析这场“叶柯现象”。
标题是《当导演懂表演,当演员懂镜头一一叶柯为何能打破金鸡纪录》。
文中引用陈道名的评价“表演从心里流出来”,认为他的成功印证了“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技巧”。《新京报》则将焦点放在电影本身。
《小偷家族: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终于有了镜头》
其文中,记者走访了电影中出现的老旧胡同,拍下居民围坐看片的场景,配文“叶柯说要拍藏在角落的人,他真的做到了。
当然,争议也如影随形。
某娱乐周刊以“陆串错失最佳导演引热议”为题,暗指叶柯获奖有“资本加持”。
但其评论区却被影迷攻陷:“看看票房吧!《小偷家族》上映后票房破两亿,更别说还有金熊奖,文艺片做到这个份上,还需要靠资本?”
陆串本人的博客下,粉丝留言“哥哥不哭”。
与路人“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吗”的争论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