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学霸> 第101章 陶哲轩帮宣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陶哲轩帮宣传(1 / 3)

“啊!太精彩了,太精彩了!”

美国,洛杉矶。

陶哲轩的家中。

此时的他正惊叹着,而他的面前,就是他的电脑,至于电脑上面显示的东西,就是周淮的那篇论文了。论文已经被他翻到了最后一页,代表着他已经看完了。

“Ecellent! Beautiful!”

“代数几何和数论的结合,居然能够做到如此巧妙的程度!”

“这个谱筛法的构造,实在是……堪称完美了!”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这篇论文给自己带来的那种迟迟没有散去的惊喜。

陶哲轩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纯粹的数学家,当看到这样在数学上面的重大突破时,就会由衷地为此感到赞叹。

特别是这里面给出的方法还是如此的优秀,让人挑不出任何一点问题出来。

“詹姆斯还真是给了我一个不错的惊喜啊。”

他想了想,随后便打开了TG,给詹姆斯·梅纳德发去了一个消息,表达了一下对这篇论文的赞叹。之后,他又想了想,眼前忽然就是一亮。

“对了!这样一篇好论文,当然应该分享到博客上面,让其他人也了解了解。”

毕竟这篇论文才发表没多久,数学界还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这篇论文呢。

当然,也不是说就没人像他一样会每天逛一逛ar.iv。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这篇论文会被别人直接无视。

主要还是因为这篇论文的作者有些名不见经传。

哪怕是陶哲轩,如果不是詹姆斯·梅纳德的推荐,大概当他在ar.iv上面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也很容易就会略过了。

就算是当年证明了庞加莱猜想的佩雷尔曼,将他的论文发表到ar.iv上面之后,也是专门给世界上相当多知名数学家发去了邮件,邀请他们看自己的论文,才能够让数学界很快意识到他做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成果出来。

所以陶哲轩认为自己有必要让别人也知道一下这篇论文。

当然,他本身也非常喜欢网络冲浪,对电脑的很多东西都感兴趣,当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的时候,还因为沉迷打《文明》而把学习完全放到了一边去,导致挂科。

对于他来说,这就像是在朋友圈分享一个动态差不多。

于是他很快就打开了自己的个人博客,然后在电脑上撰写了起来。

【在詹姆斯·梅纳德的推荐下,我发现了一篇孪生素数猜想方面的精彩论文,它以一个非常独到的角度,从代数几何出发,尝试着和自守形式中的谱理论进行结合,提出了相当多有意思的想法,特别是其中给出的一个名为“谱筛法”的新工具,更是格外的厉害。这让我不禁开始去想,难道数论研究到现在这个程度之后,就必须要开始考虑将代数几何等其他方法融合进来,才能够继续实现突破吗?真是对我们这些研究解析数论的数学家不友好啊。

回到正题上,在这篇论文的结论中表示,成功将孪生素数猜想的间隙从Polymath8的项目中下降到了156,并且还有更进一步的余地,我已经将论文看了一遍,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结论没有太大的问题一一也许还有一些我没有发现的细节问题,不过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发现了,现在我将论文的ar.iv地址附在下方,欢迎各位的共同探讨和研究。

ar iv. org/abs/1907 …】)

撰写完毕,点击发表。

“K。”看着博客发了出去,陶哲轩便直接一个后仰靠在了椅背上,“嗯,期待接下来数学界的反应了。”

“就让整个数学界,再次为我们数论而集中吧!”

陶哲轩作为数学界最知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博客称得上是无时无刻都有人关注。

所以,伴随着他的这个博客发出去之后,数学界中很快就有人知道了。

德国,波恩,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

马普数学研究所,是隶属于德国马普学会名下的研究所之一。

马普学会之于德国,就像华科院之于华国,其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学术机构,同时在全世界的各个学术机构当中也能够排得上前列。

至于马普数学研究所,也便是德国最好的数学研究所。

仅仅只是彼得·舒尔茨,以及格尔德·法尔廷斯这两个名字,就足够让马普数学研究所成为德国最好的数学研究所了。

此时,马普数学研究所,用于研究所内成员休息娱乐的休息室中,几名老人正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各自的面前放着一杯饮品,或是咖啡,或是茶水,一片闲暇的样子。

当然,别看这几位老人就好像经常能够在路边看到的那些大爷一样悠闲享受晚年生活的样子,实际上其中坐的一位就是格尔德·法尔廷斯。

当年因为证明了莫德尔猜想而获得了菲尔兹奖,此外,其在算术几何领域做出的成果,更是称得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现如今的算术几何能够有今天的繁荣,和他的贡献密不可分。

而另外几位也都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唐·伯纳德·扎吉尔、丹尼斯·盖茨戈里等等。

当然,他们此时倒确实没有讨论数学,仅仅只是在享受着今天的午后而已。

数学嘛,既可以说是诸多学科中最难的一门,也可以说是最悠闲的一门。

因为难,所以想要做出些什么成果出来就更难了,那么自然而然的数学学者们就有的是时间去悠闲度日。

哪怕是导师都没心情压榨研究生,因为导师知道自己的学生再怎么压榨也压榨不出什么东西来。几位老学者就这样安静地靠着,顺便看一看旁边那些年轻的研究员们时不时讨论,或者是相互开玩笑的样子,让他们有一种自己也年轻起来的感觉。

有的时候,其中的一些研究员遇到了一些问题,也会上来找他们聊一聊。

不过今天倒是没有人过来提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