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前三都不是问题吧。
他的心中一边感慨,同时也已然在那块小黑板上面写下来不少的数学式。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人民大会堂提供的小黑板还真是高级货啊,挺好用的,回头问问在哪买的。他准备给自己的宿舍也都搞一个。
数学家们一般都挺钟意在黑板上写草稿,他现在倒是也发现了这一点的不错。
毕竟一次性能够写的东西多,看起来也就更直观一些。
然而,他在那边自顾自写着,心理活动还格外的旺盛,但现场的那些专家们就一时间有些茫然了起来。我是谁?
我在哪?
他在写些什么?
又在说些什么?
显然,周淮写出来的这些东西,对于他们实在是一个挑战。
现场这么多人当中,周淮的数学能力毫无疑问就是最强的,没有之一。
而这个全新的数学模型就连他当初都感到惊叹,就更不用说是现场这些数学能力远不如他的人了。所以……
“你看得懂,他在写什么东西吗?”
“我连宇宙的尽头在哪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这……”
而那位提问的郑博胜教授,此时也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提问,反倒是折磨了自己。
“这就是数学家来研究计算机之后的样子吗?”
怕了怕了。
当然,虽然他心中想着怕了怕了,但是手中却还是紧跟着周淮的讲述,记着笔记。
他当时那么惊讶,就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就是他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这么多年下来,他都深知可解释性的问题有多么难以解决,甚至他也不乏产生过可解释性问题或许本身就无法解释的想法。所以,现在周淮突然说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才给他带来了相当巨大的震撼。
至于潘和院士,此时则是略感好笑地摇摇头。
这下好了,全场每个人都被周淮的数学给震住了吧。
连他自己也都被震住了。
不过尽管如此,他看着周淮的目光也是变得越来越欣赏了起来。
最终,周淮完成了他的讲述。
“好了,总而言之就是这样,这个全新的CRA架构,有着完全超越PCE架构的能力,我有信心,它能够开启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谢谢各位,耽误了一些时间。”
说完,周淮便是郑重鞠躬。
而后,掌声也随之响了起来。
潘和更是带头站起了身,“非常好,非常精彩!”
“咱们这场会议就是,不管怎样,只谈技术。”
“所以,也希望接下来的同志,也能够继续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报告!不用担心时间,咱们的这次闭门座谈会,只缺新技术,新经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那么,刚才周淮已经讲述了关于大模型这一块儿的新技术,也希望回去之后,各位能够认真学习。”“现在,我们就接着继续下一个话题……”
会议继续,潘和也继续引出了新的话题。
周淮回到了他自己的座位上,也继续听着。
现在的议题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而关于他的这个新技术到时候该如何落实下去,差不多就是之后的话题了。
这场闭门座谈会可不会只开一天,而是连续召开三天,时间还算是相当充裕的。
于是他也听着其他人这场座谈会也都带来了什么样的新东西。
而某个位于角落的座位上。
相比起周围其他人那种对周淮数学能力的茫然和惊叹,梁峰则显得有那么一些激动了。
“没错……这样的技术……这样的技术……是完全可行的!”
他的目光穿过人群,最终落在了周淮的身上。
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对外透露过,随着现在GPT3的爆火,他和他的团队,早就已经将目光瞄向了大模型这一块儿。
毕竞他们算是最早开始用AI技术来进行量化交易的公司,作为掌舵人,他在嗅觉这一方面还是相当敏锐。
特别是他已经意识到,算力将在未来成为关键,所以现在他们也都已经开始在算力方面进行布局,买算力卡,建立他们自己的超算,明年的时候大概还会有第二台超算搭建成功。
无论何种人工智能技术,都必然对算力有需求。
不管是Transformer架构,又或者是PCE架构,只能说单位算力在不同架构之下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不同。
之前他找周淮聊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看中了PCE架构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也就对周淮有点感兴趣。
而现在,随着对方又将这样一个全新的架构搬了出来之后,他就深深地意识到,如果能够在大模型上面和周淮实现合作,或许……
他们将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等会议结束之后,必须和周淮谈谈。”
梁峰的心中如此想到。
这场会议,从早上九点,一直开到了下午一点多。
比计划结束的十二点还要延长了一个小时多。
大概主要也是因为潘和的那句话,让那些发言者们都在自己的技术上面多讲了一会儿。
午餐是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解决的,规格很高,但气氛却不像寻常宴会那般觥筹交错,反而更像是一场学术沙龙。
所有人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上午听到的各种新技术,而毫无疑问,周淮和他的CRA架构,是所有讨论的绝对中心。
周淮本人则被潘和院士拉到了主桌,身边围绕着的全是院士和各大企业的掌舵人。
他应付着各种或直接或含蓄的合作意向,虽然有些疲于应付,但也算是初步感受到了自己手中技术的分至于梁峰并没有过来凑热闹,他只是安静地在自助餐区用了餐,然后便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