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并不希望宇智波鼬为了自己去找志村团藏报仇,那样只会进一步加剧宇智波和木叶之间的矛盾。
最后,宇智波止水将自己的另一只眼睛交给宇智波鼬,用自我了断的方式来逃避眼前无可奈何的绝望,同时又用自己的死来拖延宇智波一族政变的时间。
作为当时宇智波一族的最强者,只要他死了,宇智波的战力就会大大削减,从而就会为了提升战力而延迟政变。
这是他最后能为宇智波鼬所做的事情了。
【雾隐青:本是凌驾于世间的强者,最终却被逼迫到自杀身亡,真是令人惋惜。】
【千手扉间:的确是个令人惋惜的孩子。】
【宇智波斑:千手扉间,你早就清楚宇智波会走到今天这个结局。】
【千手柱间:斑,不是这样的。】
【宇智波斑:不是什么?要不要我复述一遍千手扉间当年说的原话?】
【宇智波斑:“宇智波斑根本不可能被选为火影,就连宇智波的人都这么说,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一个人就能拍板做决定的时代了,今后要按民主方式来运作”。】
【宇智波斑:一旦千手扉间当上火影,他的意思就是民主,他排挤宇智波,民主就会排挤宇智波。】【宇智波泉奈:大哥,“连宇智波的人都这么说”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
【宇智波斑:哼,因为我输给柱间了,宇智波是以战败者的身份加入木叶的,这就是真相!】【宇智波斑:如果不是你在临死前拜托我照顾族人们,离开木叶的那天,我甚至根本不会等他们。】【宇智波刹那:斑大人,我……】
【千手扉间:当年宇智波斑离开后,那群自诩为斑的追随者们也没消停过。】
【宇智波斑:呵。】
随着宇智波止水的死亡,宇智波鼬也开启了万花筒写轮眼,时间继续推进,宇智波鼬的处境也变得愈发艰难起来。
宇智波怀疑宇智波鼬是木叶的间谍,甚至怀疑是他联合木叶杀害了宇智波止水。
而之后,志村团藏也在私下找到宇智波鼬,暗部情报表明宇智波正在加强武装力量。他感觉到宇智波有掀起战争的计划,但宇智波鼬提供的情报中却没有任何宇智波要反叛的消息。所以志村团藏怀疑,宇智波鼬是宇智波一族安插在木叶的间谍。
不被任何人信任的宇智波鼬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了。
虽然宇智波止水成功延迟了宇智波政变的时间,但也提高了宇智波对木叶的仇恨。作为警务部队的宇智波在执法时变得越来越严苛和暴力,这种做法也让木叶村民们越来越反感宇智波,甚至有村民认为九尾之乱就是宇智波发起的。
宇智波佐助站在街边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宇智波一族就只有走向灭亡了。他们不仅和木叶高层有剧烈的矛盾,而且也深受村民们的厌烦。宇智波……已经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了,就和现在的志村团藏一样。
宇智波富岳将两名闹事的醉汉捆缚妥当交给巡逻队员后,一转身,便看见站在人群之外的宇智波鼬。“鼬,”他穿过人群,“要一起回去吗?”
宇智波佐助察觉到父亲眼中闪烁的欲言又止,微微颔首:“好。”
【音忍一一大蛇丸:二代目,可以说将宇智波逼得走投无路的正是你,你创立的宇智波警务部才是一切的根源。】
【千手扉间:你说什么?】
【音忍一一大蛇丸:你给予宇智波独立的提拔权力,本意是想把宇智波圈养在村内。但作为惩治犯罪之人,很容易遭人记恨,而这样的组织又会因为手握重权而变得目中无人。】
【音忍一一大蛇丸:宇智波和木叶村民的矛盾是因为警备队,宇智波和木叶高层的矛盾是因为你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做法助长了叛乱的气焰。】
【宇智波富岳:如果水门还在就好了。】
【宇智波泉奈:哦?】
【宇智波富岳:波风水门是木叶村的四代目火影,也是我的朋友,他是真正对待宇智波和其他村民一视同仁的火影。若是他没死在九尾之乱,也许宇智波就会走向不一样的结局。】
【宇智波止水:四代目火影……我曾经有幸见过他几次,那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
【木叶一一漩涡鸣人:诶嘿嘿……】
【木叶一猿飞日斩:都是我这个火影的失职,等到战争结束,我会辞去火影的职位,交由新叶。】【千手扉间:我再说一遍,别信泉奈泼的脏水。不光是宇智波,别的族群我也会有所留意,只要是对村子存在隐患的事物,我都不会掉以轻心。】
【千手扉间:只是因为写轮眼的特性,我才会格外关注宇智波一些,否则…我也不会收宇智波镜做我的弟子了。】
南贺神社,宇智波一族代代相传的石碑前。
“鼬,宇智波马上就要向木叶宣战了。”宇智波富岳缓缓转身,露出一双花纹复杂的万花筒写轮眼。宇智波佐助有些惊讶:“为什么?”
为什么父亲从来都不说自己拥有万花筒写轮眼?
宇智波富岳轻轻叹了一声:“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抗拒战争这种东西吗,在第三次忍界大战期间,目睹挚友死去的我就拥有了这双眼睛。”
“我藏着这双眼睛,是因为我也不想用武力来解决一切,如果让族人们知晓,恐怕他们早就按捺不住了,又怎么会拖到今天?”
“三代目火影一直对止水说“再给我一些时间吧’,然而直到止水死了,宇智波的处境也没有发生一丁点变化。是止水拖延的时间还不够吗?是我争取的时间还不够吗?”
“这次宣战是族人们联合起来决定的,就算我是族长也改变不了族人们的决心,也压制不了族人们对木叶的愤怒。”
“鼬,但凡三代目能做出一些实际行动,宇智波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