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第123章 柏林电影节评委主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柏林电影节评委主席(1 / 3)

超级龙套林智玲通过“走后门”在电影里拿到了一个角色。

饰演杨蜜的补习女老师。

高腰包臀裙、白衬衫、金丝边眼镜、大波浪发型,手里还拿着教鞭……

《女儿的の成熟L大补习女教师》

喂,他妈现实主义题材,你给我干哪去了,这还是国内么?!

咳咳,倒也没有那么夸张。

为了遮挡智玲姐姐下流的身材,方冬升特意叮嘱化妆和服装,干净整洁大大方方即可。

智玲姐姐饰演的补习女教师也就三场戏。

一次出现在家里给杨蜜补习,另外两次则是出现在法庭作证。

王志闻饰演的男主角王尔德因为蒋雯俐饰演的保姆张倩外出时把自己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绑在床上,险些丧命。

恼怒的他一把将怀孕的保姆张倩推倒在楼梯口。

于是,张倩的丈夫,姜伍饰演的暴躁老哥孙远以“妻子被王尔德殴打致流产”为由,将他告上法庭。王志闻声称自己不知道张倩怀孕的事儿。

一旦承认,他将面临故意杀人罪而被判刑。

如果完全无法预见对方怀孕,不构成犯罪但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张倩怀孕并未显怀,也没有证据证明她怀孕。

唯一的人证就是林智玲饰演的补习老师。

林智玲告诉法官,自己与保姆张倩在交谈时,雇主王尔德在厨房。

自己无法判断王尔德是否听到了对话,而自己也并不是从张倩的体型中得知其怀孕。

是她主动找自己打听一个医生的电话,约着做B超。

王尔德交了担保金之后就离开了法庭。

暴躁老哥孙远极为恼火,认为法律不公,对着法官大吵大闹。

法官要以扰乱秩序警告、逮捕他。

张倩拼命地向法官请求,告诉法官丈夫失业后被债主上门追债。

上个月刚刚从牢里放出来,身体还不好,一直在吃药。

王尔德这边心软,替他求了情,法官不予追究。

但孙远却不愿罢休,他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一再把他逼入墙角,似乎每个人都在践踏他的尊严。他失去了一个还未出生的小孩,但法律却没有维护他的正义。

他来到学校,扬言要威胁梅梅和她的女家庭教师。

丽敏担心女儿梅梅的安全,找到孙远提出私下和解并赔偿。

王尔德则坚决不肯妥协,他觉得赔钱并不能平息事态,反而是变相承认自己有过错。

他突然想起女保姆张倩向家庭教师打听医生电话的事情。

于是打电话给家庭教师,问清楚张倩是因何事去看的医生。

而这也证实了他之前的确是听到了张倩怀孕的事!

张倩听到丽敏与丈夫孙远已经谈好了赔偿的事。

她心中不安,找到丽敏,却请求丽敏不要给钱………

这场戏,是蒋雯俐饰演的张倩一个高光时刻。

方冬升特意把这场戏选在教堂里拍摄。

两个女人坐在圣母玛利亚悲天悯人的雕塑下。

“好,各部门准备,祖弦姐,在这场戏中你是追问者,更是情绪的承载与引导者。

开场的姿态要保持克制与怀疑,与雯俐姐要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营造前期出对峙的紧张感……”“雯俐姐,这场坦白戏是你情绪的决堤口,主要表达在眼神戏里。

既有害怕被指责的怯懦,又有因信仰导致的不安而想要倾诉的恳切……”

方冬升拍戏慢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演员的状态不符合要求,立刻重拍。

哥们以前穷,在经济和艺术中间取了个平衡值。

现在有钱了,胶卷大把大把的买,必须榨干演员每一场戏的高光弧线。

“开机!”

方冬升拿着大喇叭喊了一声,顾长伟立刻指挥摄影机进场。

画面微晃,代表着蒋雯俐此刻内心的不安:

“我当时,迟疑了。”

王祖弦惊讶,追问道:

“所以,他那天没有推你?”

“推了。”

“那是家里有情况么?”

“不是,胎儿不动很久了。”

“早在他推你之前?”

蒋雯俐痛苦的点了点头。

“意思之前就是死胎?”

“我不知道,也许是吧。”

“还发生过什么事儿?”

在王祖弦的追问下,她终于说出了实情。

原来在老人自己走到街上买报纸的那天,她跑到街上去找他,却不小心被车撞了。

这场戏,方冬升故意把它抽离开来,放到最后,让这场纷争在道德和情理下更加的纠缠不清。被撞的当晚,张倩肚子就开始疼,胎儿似乎已经没有了反应。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二天她才会把老人家绑起来,偷偷跑出去看医生。

一直以来,她害怕丈夫的怪罪,不敢把事情说出。

而现在,她认为既然不能确定是王尔德导致她流产。

如果拿了不义之财,报应将会降祸于自己的孩子。

面对这场纠纷与不幸,她内心自责的认为这一切都是她的错。

在两人的对话间,摄像机模拟着张倩主观视角:

教堂中央,圣母玛丽抱着婴儿,满脸慈祥,母性光辉洒每一个看向她的人。

雕塑下,张倩的5岁的女儿正拿着彩笔开心;的在画板上涂鸦……

“好,咔!”

“雯俐姐这场戏,特别棒,绝对震撼!”

方冬升有感而发的说道。

当蒋雯俐看向圣母雕塑时,脸颊滑落泪水。

她的眼神中满是无奈、悲哀、惧怕。

张倩是社会地位最低的角色,也是最虔诚的信徒。

她把宗教的戒律当做自己一言一行的准则。

在整体事件中,她是起因,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在全部的争执中,她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